三十余載洗盡芳華,回憶濃厚而熱烈。當年,懷著一份“做中國好藥,解中國之痛”的執念,李伯剛用了30余年進行了成功的實踐,這也是這位有著近50年黨齡的老黨員、一位中國科學家的使命擔當。
20世紀80年代,還是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的李伯剛遠赴歐美和日本考察世界上最先進的制藥生產線和實驗室,令他失望的是所有考察的醫療機構都沒有中國藥品的蹤影。沒有,就要被卡脖子;沒有,就不能向世界頂尖的制藥企業看齊和超越。在日本,當他拿出自己的科技成果給日本同行展示時,日本同行根本不屑一顧,稱:中國的實驗室無法達到GCP標準,還談什么科研成果?這深深的刺痛了李伯剛這位中國制藥科研人員的心,從此,一顆科學報國的種子在他心里深深埋下,外國制藥企業和科研人員能做到的,中國的科研人員也一定行,甚至更好。一定要做中國自己的好藥,為民族造福!
“地奧心血康”是李伯剛實踐科研報國的最有力見證。剛調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不久,李伯剛就在研究中發現:我國獨有的一種藥物植物中,含有生物活性特別強的甾體皂苷。這類甾體皂苷對于擴張冠脈、減少動脈粥樣硬化和降血脂等有很強的活性作用。李伯剛帶領課題組開始向這個令人矚目的高難度項目發起總攻。分布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內的四個實驗室是多功能的,既是工作間、又是飯廳、也是寢室,多少個日日夜夜,不眠不休。在進行中間試驗階段,寢室就是鋪滿谷草的兩間庫房,一間男同志住,一間女同志住,工人三班倒。科技人員兩班倒。李伯剛與科技人員一道,仔細觀察著每一個數據,有時晚飯竟凌晨三、四點鐘才顧上吃。就這樣,最終取得了重要的試驗數據和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李伯剛和他的團隊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將樹脂法和傳統溶劑法有機結合用于高純度皂苷的提取,使其生產水平達到每天噸級的規模,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了高純度皂苷的工業化生產,這一高效、環境友好的技術模式,在天然藥物有效成分的分離純化中得到廣泛應用,大大促進了天然藥物行業的技術進步,為解決傳統中藥制劑“粗、大、黑”的缺陷提供了先進的技術路線。這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于1987年通過中國科學院院級鑒定,“地奧心血康”終于誕生了!
1988年的50萬元,對于當時的很多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為了實現科學報國的承諾,李伯剛不顧親朋好友的反對,毅然向銀行貸款50萬元,創辦了成都地奧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制藥廠。目的是為了使14個科研院所、高校的100多名科研人員花了整整8年時間研發出來的科技成果:一種以甾體皂苷特制而成的純中藥制劑“地奧心血康”生產落地。用李伯剛的話說,他不能眼看著這項有益于全人類健康的科研成果束之高閣,更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數百萬心臟病患者仍然掙扎在死亡線上。做中國的好藥,解百姓之痛,這就是中國的一位制藥科學家的最樸實的愿景。
2012年4月18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宣布:其下屬的成都地奧制藥集團公司的創新藥物地奧心血康膠囊成功獲準歐盟注冊上市,這是我國成功進入歐盟市場的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治療性藥品,也是歐盟成員國以外獲得市場準入的第一個植物藥,標志著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治療性藥品進入發達國家主流市場實現了零的突破。
截至2020年,李伯剛創辦的成都地奧集團已經成長為擁有4家制藥企業,產品覆蓋11個領域、12種制劑和70多個品種規格的國內外知名制藥企業。是四川省大健康產業、中藥國際化的重要產學研平臺,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的旗幟。
在2013年CCTV2012年度十大科技創新人物頒獎典禮上,憑借“地奧心血康”歐盟注冊上市而獲選年度十大科技創新人物的李伯剛講到:“中醫藥現代化不僅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更是科學理念的溝通與融合。我作為一個天然藥物的科研工作者,就是要用現代科學理論和科學手段去研究、傳承、創新中醫藥,希望我國有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藥品走向國際市場。”
30年,彈指一揮間。當年那個年富力強的青年研究員,如今已是年過古稀的老者。30年做良心好藥,為民謀福,為國解痛,李伯剛不負一個共產黨員的信仰,不負科研報國的終身志愿。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