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圍繞現代醫美“四大發明”的討論引起業內關注。
醫美消費市場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現代醫美產品、技術和服務的革新。據新氧數據顏究院12月14日發布的《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在針對百位業內專家和資深從業者的問卷調研中,肉毒毒素、光電技術、醫美電商、透明質酸,被評選為影響現代醫美行業發展的“四大發明”。
醫美成新消費熱點 現代醫美“四大發明”評選揭曉
“十三五”時期,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中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逐步提高,并穩居高位。以醫療美容為代表的消費新業態,以高附加值等特點,成了繼住房、汽車、文旅后的新消費熱點。
“十四五”開局之年,醫美產業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21年醫美產業規模預計達到1846億,同比增長21.6%,醫美消費人群超過1813萬,同比增長19.3%。
醫美消費市場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現代醫美產品、技術和服務的革新。據新氧數據顏究院數據,2021年,以光電儀器類消費為主的抗衰類消費,占據醫美市場消費規模最大的比例;而以肉毒素類消費為主的除皺瘦臉類消費,成為2021年消費人數最多的醫美消費類別。
醫美規模迅速增長、消費者接受度不斷上升,離不開非手術類項目快速增長的加持。隨著醫美領域的“新鮮血液”逐漸占據主導,一場關于現代醫美“四大發明”的爭辯和討論隨之展開。
近日,新氧數據顏究院面向醫美行業百位專家、資深從業者及意見領袖發放調研問卷,評選推動醫美市場快速發展的四大關鍵因素,其中,肉毒毒素、光電技術、醫美電商、透明質酸得票居前四位,堪稱醫美“四大發明”,其對現代醫美產業發展的突出貢獻,得到行業的認可。
“四大發明”展現醫美“四新”服務
肉毒毒素、光電技術、醫美電商、透明質酸等現代醫美“四大發明”,分別從新品牌、新技術、新信息、新驅動維度,展現了醫美行業的“四新”服務。“四新”不僅代表了醫美消費的新趨勢,更是一股強勁的驅動力,推動醫美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此次調研中,肉毒毒素排名醫美“四大發明”之首,扛起了輕醫美市場大旗。據新氧數據顏究院數據顯示,2002年肉毒素被批準應用于醫美領域,全球肉毒素市場呈現穩步上升趨勢。至今,肉毒素去皺美容服務需求仍然是醫美消費市場最核心的需求之一。2021年,以肉毒素注射為主的除皺美容消費,占據注射類醫美消費52.9%的比例,居第一位。
醫美消費需求在由重向輕轉變的過程中,非手術類醫美消費加速增長。排名“四大發明”第二位的光電技術,以新技術層出不窮為特點,專業度高、更新換代快,被譽為醫美醫生的“必備武器”。新氧數據顏究院數據表明,2021年非手術類消費市場在整個醫美市場占比49.2%,其中,光電類項目是非手術類消費中最受歡迎的項目。
在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醫美分會候任主委楊蓉婭教授看來,醫美行業的光電技術一直在大踏步向前發展,同時在很多方面代替了醫生傳統、笨拙的慢工夫,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而產生了突出效果。
2014年以來,互聯網醫美平臺逐漸形成規模,為醫美消費者提供了透明的行業信息,垂直醫美互聯網平臺新氧在社區運營的基礎上,正式切入交易賽道,首創醫美電商模式。
醫美電商模式帶來了新信息,促進了價格的透明化,為解決行業痛點開辟多元路徑、探索新的解決方案,成為醫美行業健康成長的發動機,在眾多行業專家、資深行業從業者心目中,是行業發展關鍵推動因素的No.3。
此次醫美“四大發明”調研中,玻尿酸得票居第四位,躋身醫美“四大發明”之列。競爭激烈的玻尿酸市場,正成為醫美企業備戰的“黃金賽道”,由此帶來對醫美行業的新驅動,持續釋放終端應用市場潛力。
菲洛嘉醫學vitalorga聯合創始人劉思騏表示,玻尿酸對醫美行業發展的價值是承載,即不可或缺,牛奶之于生活的價值,就是玻尿酸之于醫美行業的價值,相當于人們生活中的必須品。
以醫美“四大發明”為代表的新醫美流行符號,正在推動醫美消費的“破圈”,加速行業生態變革,促進需求邊際擴大。
據《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2021年非手術醫美用戶占比持續提升,從72.6%提升至83.1%。在區域發展上,未來,二線城市有望成為醫美市場新的增長極。2019-2021年,二線城市消費人群數量近三年來持續增長,至2021年,這一群體比例已經達到18.33%,與一線、新一線城市呈現三足鼎立之勢。
除此之外,有行業專家對醫美“四大發明”持有不同看法,再生材料、醫生創業模式、醫生責任制、共享醫療模式等,也成為諸多專家認可的現代醫美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醫美分會候任主委楊蓉婭教授表示,再生醫美行業的一些新技術材料,包括三型膠原蛋白、十七型膠原蛋白、外泌體等代表著這個行業輕醫美的一些領航標,由它們帶領著整體行業,可能融入更多傳統的或者是鐵拳頭的一些技術材料,來共同推動整個醫美行業的進步。
聯合麗格創始人、董事長李濱表示,醫美業作為消費醫療的重要成員,向來具有兩條并行的主線,一是醫療,二是市場,從醫美市場營銷的角度,醫美電商平臺、醫生IP的崛起、共享平臺的誕生、醫生責任制這四種模式,確實起到了為行業賦能的作用,雖然會有困擾與障礙,但前景是光明的,這是幾條有未來的賽道,也為無數的行業參與者或投資人,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創業空間。
在醫美“四大發明”的討論和辯論中,可以看到,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是,非手術類醫美市場的快速發展已勢不可擋。這將給醫美行業的標準化發展提供新的可能性。此外,日益成熟的醫美消費者對服務提出了更多期待和要求,政策層面針對醫美行業實行前所未有的強監管,同時也推動著整個醫美產業向新的征程進發: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為消費者提供更為精細可靠、有品質的服務。
楊蓉婭簡介
楊蓉婭、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原解放軍陸軍總醫院、原北京軍區總醫院)全軍皮膚損傷修復研究所所長,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學科代頭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實用皮膚病學雜志》總編。
學術任職:現任泛亞面部整形與重建外科學會中國分會副主席;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皮膚病與性病預防與控制專委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侯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常委/醫學激光學組組長/激光技術應用研究中心首席;全軍皮膚病專委會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常務理事等。
科研成果:先后承擔國家及軍隊基金課題17項,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主編及參編專著26部,獲得軍隊和地方醫學科技獎及成果獎19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24項。
所獲殊榮: 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十佳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全軍首屆“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國之名醫-卓越建樹獎;中國首屆醫美行業科技人物終生成就獎;中國女醫師杰出貢獻獎;中國首屆“五洲女子科技獎-臨床創新獎”;“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稱號;“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榮立特等功1次,個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一類崗位津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