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10日報道,盡管美國企業在疫情期間未停止招工,仍有將近400萬美國人處于長期失業狀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道把失業至少6個月的人群定義為長期失業人口,這一群體占整個失業群體比例超過37%。截至去年9月,240萬人美國人處于長期失業狀態。
CNN認為,處于長期失業狀態的人通常難以返回勞動力市場,而這將進一步遏制美國經濟復蘇。
霍華德大學經濟學教授威廉·斯普里格斯說:“他們被困住了,開始面對歧視……雇主認為他們是‘殘次商品’。”
斯普里格斯說,長期失業者不斷增加,將使當選總統約瑟夫·拜登更難衡量美國的失業率。這一數字在去年12月為6.7%,為去年4月以來首次沒有增長。
CNN分析勞工統計局數據后發現,超過半數長期失業者主要來自少數幾個行業,例如,休閑和酒店業的長期失業者占這一群體大約四分之一。其他幾個行業包括教育、健康服務和批發零售貿易。
難以再就業同時困擾高技能和低技能失業者。其中,從事管理、專業和銷售崗位的失業者,其長期失業率高于普通服務崗位的失業者。
與此同時,聯邦數據顯示,在非洲裔和亞裔失業群體中,超過40%的人失業至少半年。這一比例在白人和拉美裔群體中接近三分之一。
另外,女性群體的長期失業率略高于男性,尤其是年齡25歲至44歲的女性。
聯邦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大約840萬人通過“(新冠病毒)大流行緊急失業補償項目”領取救濟金。這一項目去年12月19日結束。另外450萬美國人通過“大流行失業援助計劃”領取失業救濟。這一項目向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職業者開放。
芝加哥大學和圣母大學經濟學家上月聯合發布的研究顯示,去年6月以來約780萬美國人跌入貧困線以下,全國貧困率從6月的9.3%上升至11月的11.7%。(卜曉明)(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