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落戶門檻最高的兩座城市,正在為爭奪同一類人才展開競爭。
7月中旬,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了《北京市引進畢業生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的通知,宣布對北京市重點發展領域用人單位招聘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位的國內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和“雙一流”建設學科碩士研究生,可按照計劃單列辦理引進。
目前,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位的國內高校共有7所,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根據這一政策,上述學校畢業兩年內初次就業的本科畢業生和“雙一流”建設學科碩士研究生,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重點支持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等高精尖產業,“兩區”建設重點落地項目,北京市市級“服務包”企業,重點稅源、重點引進、重點培育企業以及獨角獸企業就業時,落戶將不占用人單位指標。
而2020年9月上海發布的《2020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中也提到,除了此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本科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可直接落戶外,在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的本科應屆畢業生也可執行同樣政策。
也就是說,“清北復交”四所國內頂尖高校的畢業生成為北京、上海這兩座中國落戶要求最高的一線城市共同爭搶的目標。這場頂尖人才“巔峰之戰”中,誰將占得上風?
為7所高校畢業生“開綠燈”
與此前相比,北京這次引進畢業生的力度確實有所增大,從學歷到年齡的限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放寬。
同2018 年 2 月發布的《北京市引進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工作管理辦法》相比,引進人才的學歷從研究生擴大到京內高校、京外地區“雙一流” 高校的本科畢業生;計劃單列引進7所頂尖高校的本科畢業生、父母均取得本市常住戶口的畢業生等;年齡門檻從本科生不超過24歲、研究生不超過35歲變為本科生不超過26歲,研究生不超過30歲;“應屆生”的范圍也有所擴大,畢業兩年內初次就業的畢業生參照應屆畢業生執行。
尤其是對上述7所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位的國內高校畢業生“開綠燈”,引起了公眾的熱烈反響。“要是我今年才畢業,肯定能趕上了。”一位畢業自7所院校之一、在北京工作9年的“北漂”小李對《華夏時報》記者說。她2012年本科畢業后進入北京一家有引進人才指標的單位,卻由于學歷原因無法落戶。
“最近一兩年,包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人口上千萬的超大城市都加強了人才引進力度,所以坦率地說,北京也存在人才的壓力。”首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暉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辦法》已經醞釀了將近半年時間,北京實際上此前在通州副中心等地區也有過放寬人才引進標準的動作,此時出臺可謂正當其時。不過從整體來看,相對于上海、廣州和深圳來說,北京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仍然是較高的。
落戶難度最高的城市
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廣州人才落戶的門檻最低。深圳一直以來只需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畢業2年以內,無工作和社保條件限制即可落戶,不過近期出臺的政策有收緊趨勢,全日制大專落戶將被取消,全日制本科、35歲以內的年輕人才落戶仍然與大多數城市一致。廣州自2019年開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都可直接落戶,2020年部分區域還可引進大專以上學歷、全日制技校高級工班人員。
而上海和北京相比,北京的落戶難度是最大的。上海可以通過居轉戶和引進人才等方式落戶,2020上海“居轉戶”全年落戶人數總額為18418人,人才引進落戶人數為13899人,如李佳琦、楊超越等明星、網紅都是通過特殊人才引進落戶上海的。而北京自2018年開始實施積分落戶,每年都有超過十萬人提交申請,但最終的落戶規模僅有6000人。從2018年到2021年最低入圍分值逐年上漲,分別為90.75分、93.58分、97.13分、100.88分。一位高校教師向記者透露,從去年到今年他一共指導了8名外地研究生和本科生,全部留在了北京就業,但都沒有解決戶口。
在2021年北京地方兩會期間,優客工場的創始人、北京市政協港澳臺僑工作顧問毛大慶表示,讓青年群體尤其是科創領域的青年群體愿意逐夢北京,實現北京夢想和個人夢想的統一,需要給這一群體以留京的希望。
誰能贏得“人才爭奪戰”?
對于搶手的“清北復交”人才,北京和上海誰能占得上風呢?
從2020年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清華、復旦和交大都已發布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其中清華大學畢業生簽三方就業單位在北京的人數占比為21.9%,在上海的占17.7%;復旦大學在上海就業人數占66.12%,而赴京津冀地區協議和合同就業的僅5.06%;上海交通大學留滬就業人數占簽約就業人數的71.9%,赴京就業的占3.96%。而尚未公布2020年就業數據的北京大學,2019年本科畢業留京率為43.55%,赴上海就業的約為6.48%。
從上述數據來看,北京、上海均是這些高校畢業生較為青睞的就業城市,但頂尖人才留在北京的比例明顯較少。不過從近期數據來看,北京對人才的吸引力有明顯回升。
根據BOSS直聘季度發布的人才吸引力報告,自2020年三季度開始,北京近三年來首次重回人才吸引力榜首,上海的人才吸引力指數也在去年下半年從第5位上升到第2位。
“澤平宏觀”團隊和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也顯示,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北京市人才吸引力指數自2016年的第1位四年后重回榜首。由于疫情影響逐步消散,企事業單位招聘力度加大,加之薪資優勢明顯,北京對求職者保持較高吸引力,隨著人口管控政策放松,北京市人才外流趨勢緩解,人才轉為凈流入,排名由2017-2019年的2、2、3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位。
這場爭奪“頂尖人才”的城市大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