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版的《2021年亞太地區自然指數增刊》顯示,中國已成為亞太地區的“科研增長引擎”,中國科研機構對亞太地區自然指數增長的貢獻日趨顯著,并參與了大量國際科研合作。
自然指數由國際知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編纂,它追蹤發表在82本高質量期刊上的科研論文,根據有關機構、國家或地區所發表論文的數量和比例等,反映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及合作情況。
根據自然指數,在科研產出方面,亞太地區對全球的貢獻份額自2015年以來已由26.9%增長到34.3%,中國對這一增幅的貢獻超過98%。同時,2015年以來,亞太地區自然指數貢獻份額增幅最大的30家機構中,前29家都來自中國。
自然指數創始人戴維·斯溫班克斯說:“亞太地區科研產出增長迅速,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這一趨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國的巨大貢獻。”
根據自然指數對國際科研合作的分析,總體而言,美國、德國和英國仍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科研合作伙伴,但在規模和增長速度上都無法與中國在該地區的科研合作相比。
“最新的自然指數增刊還顯示,該地區內部以及與外部的科研合作強勁并不斷增加。”斯溫班克斯說,“展望未來,區域性的科研合作在解決諸如海平面上升等對當地人有重要意義的問題上,將發揮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