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和青海省生態環境廳6月2日共同舉辦的《2019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總體保持穩定,三江源區、青海湖流域和祁連山區域等重點生態功能區(流)域生態系統與上年相比,生態環境狀況等級以“良”為主,區域生態系統類型、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保持穩定。全省縣域生態環境以“良”為主,41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狀況保持穩定。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司文軒表示,2019年,青海自然生態保護進一步加強。祁連山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實施取得階段性進展,項目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問題得到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效果得到提升,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管理水平提高、環境安全隱患得到消除,試點項目績效目標初步實現。
他表示,青海去年開展自然保護地3批次355個遙感監測點位實地核查,核查率100%。完成三江源二期、祁連山、青海湖等重大生態保護工程生態監測年度任務和41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年度考核,完成三江源二期工程階段性綜合評估。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項目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構建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覆蓋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初步建成。
同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健全完善。2019年,青海省組織開展全省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和生態環境質量專項監測。完成14個地表水省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事權上收。對53家環境監測機構、機動車監測機構和重點排污單位環境監測質量進行了現場監督檢查。
據介紹,“青海生態之窗”遠程視頻觀測系統成為全國生態環境視頻觀測創新先行系統。初步建立起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管理平臺,生態環境數據整合和信息資源共享得到更進一步的加強。(記者張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