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膽結石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尤其是辦公室一族,成為膽結石“攻擊”的重點對象。膽結石會引起劇烈的腹痛、黃疸、發燒等癥狀,病發率也會伴隨著年齡而增長。今天專家將帶我們認識膽石癥。
名醫檔案
周嵐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云南省腫瘤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內生長的結石。除了膽囊以外,只要有膽汁流動經過的地方都可能長膽結石,臨床最常見的部位有肝內膽管、左右肝管、肝總管、膽囊、膽囊頸部、膽總管、膽總管下端壺腹部。所以膽道系統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長“石頭”。
膽囊內這些“小石頭”會阻塞膽管,使膽汁排出不暢,出現繼發細菌感染,形成膽囊炎。有的膽結石還可能引發胰腺炎,因此患者會感到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發熱、大小便異常、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脹悶不適、厭油膩、飽悶感。有時,患者甚至會出現胃灼熱、噯氣、泛酸及腹脹等消化道癥狀。一旦發現上述不適,應及時做B超檢查確診,盡快清除這些“定時炸彈”。
膽道結石種類繁多,有的質地堅硬,有的質地疏松易碎。膽石顏色更是五光十色,有黃色、白色、黑色、褐色等,這跟結石的化學成分有關。膽石可以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和混合性結石三種。膽固醇結石的化學成分是膽固醇,膽色素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膽色素,混合性結石是指含有膽固醇和膽色素兩種成分的結石。
膽固醇結石
膽固醇結石是膽汁里的膽固醇結晶沉淀而形成的結石,是膽汁中的脂代謝紊亂引起的,所以,膽固醇結石又被稱為“代謝性結石”,這種結石與營養的關系很密切。
膽汁中主要含有膽汁酸、卵磷脂、膽固醇三種類脂質,一般來說,10個分子的膽固醇約需60-70個分子的膽汁酸鹽和20-30個分子的卵磷脂才能溶解,三種成分總是以這種比例處于動態平衡之中。若三者比例失調,如膽固醇濃度增加,或膽汁酸鹽、卵磷脂減少,膽固醇就容易析出,形成膽固醇結石。
膽固醇結石,大多數單發,呈橢圓形或圓形。有些因多個小結石互相摩擦、呈多面形,像石榴子一樣,質地堅硬,表面光滑。表面顏色呈淡黃色、灰黃色、灰白色,剖面有放射狀條紋,膽固醇結石多發生在膽囊里。X線平片上,純膽固醇結石大多不顯影,看不出來。
膽固醇結石的形成是膽汁中的脂質代謝紊亂造成的,所以,凡是能引起脂質代謝紊亂的原因,都可能成為膽固醇結石形成的原因。像遺傳因素、腸肝循環障礙、膽囊炎癥、異物、飲食、 肥胖、藥物等。
膽色素結石?
膽色素結石的特點是數量多、體積小,形狀不一,或呈泥砂狀。質地松脆,一觸即碎,亦有軟如橡皮,或像一團軟泥。外觀呈棕紅色或棕褐色,也有呈黑色的。剖面無核心、無分層,有的可見蟲卵或蟲體。膽色素結石多發生在膽管里,包括肝內膽管、肝管、膽總管,少數發生在膽囊里。單純的膽色素結石X線平片不顯影。
膽色素結石屬于“炎癥性結石”,主要在膽管里形成,是由于膽道感染、膽道寄生蟲病和膽汁淤滯等多種原因引起膽色素代謝紊亂所致。正常情況下,膽汁中的膽色素大部分是水溶性的結合型膽色素。在膽色素結石患者的膽汁中,“水不溶性”膽色素含量增加,即不溶于水的未結合膽色素和難溶于水的單結合膽色素增加,而溶于水的結合型膽色素減少。未結合的膽色素,與膽汁中的鈣鹽結合,形成膽色素結石。
膽色素結石的形成機制是膽色素代謝紊亂,凡能引起膽色素代謝亂的因素均可成為膽色素結石形成的相關因素,比如:膽道細菌感染、膽汁淤滯,膽汁排泄不暢、飲食、疾病等。
混合性結石的特點
混合性結石的成分,要么以膽固醇為主,要么以膽色素為主,要么混合有碳酸鈣等成分。混合性結石的化學成分不同,形態亦有差異??偟奶攸c是,結石大小不一,常多發,呈球形或多面形,結石表面光滑,邊緣和角鈍圓。外觀呈棕黑、灰白、黃綠或黑色等,剖面多為層狀或同心環狀?;旌闲越Y石多發生在膽囊里,X線平片??娠@影。
(來源:云南省人口和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