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伴隨第二屆“全球6G技術大會”的召開,6G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其超高的速度將催生一系列技術變革,包括數字孿生、遠程醫療等。雖有觀點認為6G或在2030年實現商用,但是目前由于需求端不足,6G技術的鋪開仍遙遙無期。究竟6G將以何種方式與我們見面,業內眾說紛紜。
超高速度帶來通信領域質變
3月22日,第二屆“全球6G技術大會”在線上召開。本次大會為期兩天,將圍繞6G技術多個方面展開討論,包括6G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6G的市場需求、發展愿景;天地融合智能網組技術;無線覆蓋擴展技術;全場景按需服務技術等。多位重量級嘉賓與會,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東南大學教授尤肖虎、清華大學教授牛志升、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易芝玲等。
6G也被稱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6G時代的通訊速度將比5G的速度快100倍,5G網絡目前每秒下載速度約2GB,那么6G網絡將達到每秒幾百GB,這也是實現人機互聯、萬物互聯的基礎。
高通副總裁Li Junyi曾表示,6G雖然傳輸速度極高,但考量6G技術不僅以數據傳輸速率、時延精度、傳輸穩定性、通信效率等傳統特性為主,面對產業界新需求,6G在感知、通信、定位一體化等能力更是關注重點。同時,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無線通信和網絡系統的設計和部署方式,這些在5G時代已經起步的革命,將延續到6G時代。
通信專家馬繼華則著眼于空天一體化建設,并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6G技術能夠利用更高的太赫茲頻段實現更大帶寬,使用衛星聯網進一步降低時延,將5G沒有完成的任務推向前進。在應用上,虛擬現實技術將得到充分應用,遠程控制能力大為提高,數字孿生、遠程醫療、工業控制都會實現質的飛躍。
應用場景是亟待解決的核心痛點
雖然6G技術將一幅全新圖景展現在世人眼前,但其應用場景是有待解決的核心痛點,梁振鵬直言,現在市場對6G沒有明顯需求,并表示5G技術還沒有真正普及,6G落地言之尚早。
目前世界范圍內能夠運用5G技術的國家并不多,主要有中國、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在2016年7月,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開始制定5G技術規則;2018年的平昌冬奧會是韓國電信5G首秀;而日本到了2020年,其三大電信運營商才正式推出了5G網絡商用服務。據GSMA統計,至2021年底5G網絡僅覆蓋全球1/5的人口。
據工信部披露數據,截至2021年8月底,我國累計開通5G基站超100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梁振鵬表示,中國的5G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仍然有許多盲區未能覆蓋,遑論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根本就不掌握5G技術。
此外,6G的高速度也需要硬件支撐,而當今普通用戶的筆記本、手機顯然難以支持,目前雖然不少安卓廠商不斷擴大手機容量,許多機型內存256GB起步,例如近期熱銷的OPPO A96新機,搭載256GB外加8+5GB虛擬內存,但其容量顯然也遠遠不能匹配6G每秒幾百GB的速度。
何時“飛入尋常百姓家”
對于6G網絡何時“飛入尋常百姓家”,業內看法不一。有觀點認為8年后的2030年,6G技術會正式商用,各國以及各企業的競爭將使6G技術盡快落地,對于這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蛋糕”各家都不愿意拱手讓人。三星“掌門人”李在镕出獄后曾對媒體表示,三星一直在開發6G技術。預計韓國最早可提前到2028年實現6G商用。
美國則在2020年已開始嘗試6G技術,該年8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決定開放95GHz-3THz太赫茲頻段作為試驗頻譜,正式啟動6G技術研發。太赫茲是6G數據傳播的關鍵技術之一,指的是100GHz-10THz,一個頻率比5G高出許多的頻段。
6G標準雖然是由技術驅動,但最終的使用將取決于商業,即需求側驅動。梁振鵬談到,通信技術的鋪開仍需要全產業鏈的協同,不能急于求成,未來3-5年內中國的5G網絡能夠深入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鄉鎮的話,才能為6G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另有專家認為,6G技術的發展或許并非普通用戶可感知的,以目前普通用戶對于玩游戲、看視頻的需求來看,5G已經綽綽有余,而6G面向的是跨國公司等更大的生產單位。以6G技術體系中的“空天地海一體化”為例,天基網絡能實現真正的全球覆蓋,正是出于對全球廣域覆蓋的商業需求,才催生了這樣的技術創新。有志于此的企業,更應關注的是6G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大規模應用的成本和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