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今年以來,我縣深入貫徹落實制造立市‘十項行動’,堅持以大謀劃大招引促進大建設,以大創新大改革實現大發展,創新實施‘制造+’,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8月7日,通許縣委副書記、縣長憨振強表示,截至目前,該縣謀劃實施制造業項目90個,其中富康面業擴建、勁松食品等28個項目投產達效,永佳紡織、上都實業擴建等62個項目正在推進。
“制造+產業”,加快集群培育。通許縣立足自身優勢和主導產業,確定了壯大特色產業、提振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的“二三二”產業發展思路,一手抓產業集群培育,一手抓產業鏈完善,重點打造酸辣粉、木制品兩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推進“中國酸辣粉之都”建設,圍繞“12450”發展思路,引進淀粉、料包、物流等全產業鏈配套企業;成立通許縣酸辣粉產業協會,舉辦“數商興農粉都通許”首屆電商直播大賽。木制品產業目前形成了以諾爾家具等行業龍頭企業為支撐,以定制家具、智能家具等為主要產品的現代家居建材產業;正在推進建設的木制品產業園,總投資53億元,已入駐企業9家。
“制造+陣地”,鍛造發展引擎。通許縣堅持“布局合理、用地集約、產業集聚、融合發展”原則,在新建項目中推廣多層廠房,增加畝均投資強度,建成標準化廠房20萬平方米。持續開展閑置低效土地清理,盤活通富紙業等僵尸企業7家,一晨紙業、昊林新材料等企業已入駐通許高新區并實現開工,進一步釋放了通許高新區的土地價值。上半年,通許高新區87家“四上”企業實現總產值23.1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5.51億元。
“制造+創新”,助推企業增效。通許縣規范開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工作,目前覆蓋率42.7%,位居四縣一區第一。建立“專精特新”重點企業培育庫,篩選目標企業進行梯次培育,恒道新材料、牧一藥業等4家企業獲批“專精特新”企業。博銳流體獲批“瞪羚”企業,實現該縣“瞪羚”企業“零的突破”。按照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在建工業技改項目24個,總投資23.8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5.1億元,投資完成率63.3%;重點推進宋氏棕墊擴建和金桂紙業二期申報2023年省、市技改項目。
“制造+保障”,切實助企紓困。通許縣一是加大金融保障力度。由政府牽頭,每周召開金融工作例會,對重點企業的融資難題進行分析研判,解了企業燃眉之急;協調各銀行對接“8232”重點項目,已落地融資項目42個,發放貸款7.63億元。二是加強用地保障。用好工業用地“標準地+承諾制”,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三是加深技術保障。成立科技特派員服務隊,圍繞政策解讀、技術支持、人才培育等方面做好申報指導工作,麗星機械綠色方便粉絲自動化加工裝備項目獲省財政資金支持。
“制造+環境”,激發市場活力。通許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樹立“人人事事時時處處”都是營商環境的理念,實行重大項目代辦和并聯審批制度,審批時間壓縮至22天。縱深推進“萬人助萬企”活動,137名助企服務官開展“企業大走訪大調研”,全面摸清企業底子。針對訂單減少、經營不善等問題,實行“一企一策一分包縣級領導”機制,認真協調解決問題。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全國食品經銷商大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重大商貿活動,加強企業產銷對接,進一步拓寬企業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