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部門展業違規,券商“一把手”也受拖累。
日前,北京證監局官網最新公布的一份行政監管措施文書顯示,由于公司投行業務存在多方問題,信達證券總經理祝瑞敏被采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發文時間為4月27日。
在此之前,北京證監局已在4月14日對信達證券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要求其采取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提升投行業務內部控制有效性,加強ABS業務審核,強化合規風險管控,實現合規穩健發展。
雖然近期監管罰單“雙罰”頻現,但年內還是首次出現券商總經理被直接點名約談的情況。作為四家“AMC系”券商之一,此次監管點名是否會影響信達證券沖擊A股的進程值得關注。
信達證券總經理遭監管談話
罰罷公司又罰個人,這一次監管談話落到了信達證券的總經理身上。
5月7日,北京證監局官網信息顯示,北京證監局決定對信達證券總經理祝瑞敏采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
在案由上,北京證監局指出,信達證券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公司在開展ABS業務過程中未建立有效的約束制衡機制,ABS業務開展環節違規,風險管理缺位,部分ABS項目存續期信息披露不完整。
二是公司投行業務合規人員配備不足、薪酬管理不健全,投行業務內部控制有效性不足,對同類業務未執行統一標準,合規檢查和利益沖突審查不規范。
祝瑞敏作為時任分管投行業務的高管,同時作為公司總經理,被認定為對信達證券上述違規行為負有直接責任和管理責任。
實際上,針對上述問題,北京證監局已督促信達證券整改,并下發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
根據合規管理辦法,在公司存在違規行為時,監管部門對于直接負責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可以采取出具警示函、責令參加培訓、責令改正、監管談話、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等行政監管措施。基于此,祝瑞敏與公司一同遭遇了北京證監局開出的行政監管措施。
公開信息顯示,祝瑞敏現任信達證券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并兼任信達澳銀董事長。祝瑞敏于2019年4月加入信達證券,此前曾任東興證券副總經理、銀河證券首席財務官等重要職務。
年內多張罰單落地
作為四家“AMC系”券商之一,信達證券沖擊A股的進程仍未有更新進展,但來自監管的罰單卻在不斷增加。
上月,由于營業部原工作人員存在替客戶辦理證券交易的行為,對客戶在電話回訪中反映理財經理承諾收益的違規線索未及時予以核查處理,在客戶回訪中存在工作人員誘導客戶回答問題、未完整保存回訪錄音情況等問題,信達證券阜新解放大街證券營業部和相關業務人員被遼寧證監局一同出具警示函。
今年1月,信達證券蚌埠淮河路證券營業部由于違規銷售金融產品、對員工執業行為缺乏有效約束,管控不到位等問題,營業部和時任營業部負責人均被安徽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在此之前,2021年6月,蚌埠淮河路證券營業部前員工周某某曾因借用他人賬戶炒股,被安徽證監局處于20萬元的罰款,并被責令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股票,營業部“對員工缺乏有效約束”可見一斑。
在2021年4月披露的招股書中,信達證券報告期(2018-2020年)僅有兩例行政處罰,均為來自央行的反洗錢、投資者適當性類罰單;共有3起行政監管措施,監管對象為信達證券子公司新興財富和信達澳銀。彼時信達證券表示,其及下屬子公司進行了積極全面整改,不斷加強合規管理和內部控制,努力降低各類風險隱患。
2021年投行業務收入下滑19%
公開信息顯示,信達證券系由中國信達、中海信托、中國中材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由證監會批準開業。在兩次增資擴股后,信達證券目前共有8家股東,中國信達持股87.42%;注冊資本達到29.187億元,凈資本93.36億元,是一家全牌照的綜合性證券公司。
截至2021年底,信達證券共有16家分公司、87家營業部;員工總數超過2500人(含子公司)。就證券公司分類評級來看,2019-2021年信達證券分別為A類A級、A類A級、B類BBB級。
在招股書中(2021年4月更新),信達證券披露稱,公司投行業務主要分為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和財務顧問等三大類。在債券融資業務方面,其在ABS發行領域形成了較大的競爭優勢。承銷ABS(證監會監管品種)發行金額排名行業前列,報告期內(2018-2020年)位列第5名、第5名、第6名。
根據2021年年報,信達證券在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38.03億元,同比增長20.27%;實現歸母凈利潤11.72億元,同比增長42.95%。
在具體業務方面,信達證券年報顯示,其經紀業務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6.85億元,同比增長2.75%;其中金融產品銷售收入實現收入7670萬元,同比增長58.1%。資管業務實現凈收入3.31億元,同比增長134.78%;行業排名提升7名達到第32名,受托管理資產1605億元。
相比經紀、資管兩大業務,信達證券投行業務2021年實現凈收入4.40億元,對比上年同期的5.42億元,下滑幅度約為19%。
信達證券表示,其投行協同團隊業績提升顯著,積極參與上市公司紓困、并購重組,切實做好集團綜合服務,推動財務顧問收入提升;持續進行業務創新,發行專項用于碳中和的信達致遠6號綠色ABS、中國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綠色公司債券,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