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訊 (重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李晟)8月18日,中國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遺址第五階段主動性發掘進入第三天。重慶日報融媒體報道組在現場為你發回最新報道。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發掘工作,解開‘巫山人’究竟是人還是猿的世界難題。”作為本次發掘的專家顧問,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說,關鍵是要找到“巫山人”的新材料,而從目前的情況看這是有可能的。
“在第三階段的發掘工作中,這個地方曾發現巨猿牙齒兩顆和石器等。”黃萬波說,如果此次發掘能找到上頜骨或者頭蓋骨碎片,就可以根據碎片厚度及弧度,進行科學復原,然后獲取頭蓋骨主人的腦容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腦容量高于500毫升,就是人;低于500毫升,就是猿。”黃萬波介紹,是人,我們就向全世界證明了早在200萬—250萬年前,巫山龍骨坡就有古人類存在;是猿,結合遺址曾發現的上千件石器,我們就可以給全世界提出一個全新的論斷:這種猿已經會制造工具。
“因此,不論‘巫山人’是人是猿,它都是值得世界矚目的。”黃萬波說。
專家組表示,已經持續近40年的發掘再次啟動,是希望發掘出土更多古人類、古生物化石及相關人工制品,為揭示人類發展進程、實證三峽地區百萬年人類史提供更豐富的材料。
重慶日報融媒體報道組8月17日抵達發掘現場,將實時跟蹤報道考古發掘全過程,第一時間揭秘“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遺址”主動性發掘第五階段。
報道小組將推出系列報道,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全方位聚焦龍骨坡遺址發掘現場。
人物專訪>>>
黃萬波40年做一件事——
求證巫山系早期人類起源重要節點
重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李晟
8月18日,本次發掘的專家顧問、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91歲研究員黃萬波,在發掘現場接受了重慶日報融媒體報道小組的獨家專訪,講述自己執著半生苦苦追尋的“巫山人”。
一個“人”
為了“解釋清楚這個‘字’”,他花了半輩子
40年,青絲變白發;40年,跨越世紀之更。如今已過耄耋之年的黃萬波,40年只為一件事——求證重慶巫山系地球早期人類起源的重要節點。
40年來,他在巫山龍骨坡為尋找人類起源與演化的實證而奮斗不止,先后發現一段“巫山人”下頜骨、一枚門齒、數百件石器和百余件哺乳動物化石,以及23個文化層。
這些重要發現,形成了《巫山猿人遺址》《200萬年前的山寨》等科考學術成果,其中《亞洲的早期人類化石及其石器制品》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
他的科考學術成果使龍骨坡巫山人及其文化作為中國最早的文化地點得到中外考古學家的公認;論證的“東亞人起源于長江三峽”學說,改寫了科學界對“人類演化史”的定論,支持了“人類多地起源”學說,為重慶打造龍骨坡文化名片奠定了基礎。
除了“巫山人”之外,他還是“藍田人”“和縣人”的發現者。黃萬波說:“‘人’字兩撇,寫起來是極容易的,但要解釋清楚,我卻花了半輩子。”
人之初
“巫山人”在人類演化樹上應該有個最合適定位
從“巫山人”出世至今,圍繞著它的,就是不斷的爭議、質疑。面對如此之多的不認同,為什么還要執著去尋找一個看起來異常渺茫的“答案”?
看著眼前正在發掘的30平方米探方,黃萬波沉默了許久。“我就想在人類演化樹上,為‘巫山人’找到一個最合適的定位。”
為了證明自己?并不!因為早在8年前,巫山龍骨坡出土的打制石器,就已經通過年代測定,被毫無疑問地確定在了250萬年前。“石器毫無爭議,那么它們的‘主人’必然曾經存在。”
誕生于250萬年前的幾個“石頭工具”,有什么獨特之處?黃萬波說,在非洲肯尼亞發現330萬年前的舊石器消息被公布之前,“巫山人”所打制的石器,一度是“世界最早”之一。
幾塊石頭,為什么爭第一?在全世界古人類研究者眼中,這個“第一石頭”背后,有著足以改寫歷史的分量。
黃萬波說,在龍骨坡打制石器出土之前,世界上出土的最早舊石器是非洲埃塞俄比亞的250萬年前的舊石器。它們屬于同一個年代,也就是說,當時已經可以通過考古發掘的實物以及科學檢測,力證亞洲與非洲一樣,同樣是世界人類的起源地。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長江三峽亙古至今,我想為其歷史,再添一枚華章。”
沒錯,黃萬波,是中國重慶忠縣人。
人之志
東亞人類祖先在巫山龍骨坡
雖然巫山龍骨坡不是世界最早的人類起源地之一,但東亞人類祖先卻是從巫山走出的。黃萬波說,最新的測年結果顯示,“巫山人”的牙齒“年齡”已經220萬年了,屬于女性。
目前發現的“巫山人”化石包括一截帶有兩顆牙齒的下顎骨化石。它的主人,是生活在220萬年前巫山龍骨坡洞穴里的女性。
而就是這名女“巫山人”所在的聚落,在隨后數萬年時間里,衍生出了現代的中國人乃至東亞人類。
黃萬波將她稱為東亞人類的老祖母,并將她所在的“家族”與在長江流域發現的建始人、南京人等多種直立人和智人共同定名為“東亞型人”。而“巫山人”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年代最為久遠的“東亞型人”。
因為現世的考古材料太少,所以“巫山人”一直被爭議著,這也是黃萬波心里的一個結。“工具找到了,就差‘主人’,太過遺憾。”
這次發掘找不到“巫山人”新材料怎么辦?黃萬波毫不遲疑地望向整片山腰的龍骨坡遺址。“不怕,這就是個‘五室一廳’,假如在眼下挖的30平方米‘客廳’里找不到,我們就去一個個‘臥室’里找,‘臥室’找不到,就去‘廚房’。只要我走得動,就會一直找下去。”
閱讀延伸>>>
龍骨坡遺址為何震驚世界
重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李晟
8月16日,龍骨坡遺址主動發掘工作再次啟動。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91歲研究員黃萬波為代表的專家組來到龍骨坡,再次尋蹤生活在200多萬年前的“巫山人”。
作為“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遺址”第四階段發掘的現場負責人,重慶市地質調查院研究館員魏光飚介紹,巫山龍骨坡遺址的發現,是近40年來東亞史前文化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在人類起源與舊石器文化研究領域具有深遠的影響。
龍骨坡遺址在哪里?
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西南坡。
龍骨坡遺址何時現世?
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萬波研究員等發現,先后經歷了4個階段的系統發掘:1984—1988年,1997—1998年,2003—2006年,2011—2012年。
龍骨坡遺址為何“橫空出世”就震驚世界?
龍骨坡遺址的出土物包括人科化石、石制品及多種脊椎動物化石。其中,人科化石被命名為直立人巫山亞種,也就是人們口中俗稱的“巫山人”。其出土對人類起源與舊石器文化研究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