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間,通威股份披露的202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40.68億元,同比增長22.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2.7億元,同比增長8.56%。
(資料圖)
通威股份表示,上半年,公司所處的光伏行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同時也面臨供給快速釋放帶來的產業鏈價格加速回落壓力,而飼料行業總體穩中有升,公司各業務板塊持續穩健經營,取得了良好的業績成果。
千門資產投研總監宣繼游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威股份在去年已經實現千億元營收規模,伴隨其光伏業務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市場行情的波動,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顯著增長,并且仍然保持了利潤增長和較為可觀的利潤率,屬于優質的業績表現。展望下半年,一體化經營和新技術的投入或成為光伏企業,尤其是大廠商們的經營亮點。”
高純晶硅生產成本
已降至4萬元/噸以內
作為光伏行業龍頭,通威股份在2023年上半年持續推進產能擴張和一體化布局。半年報顯示,目前,公司高純晶硅年產能超42萬噸,太陽能電池年產能達到90GW,組件年產能增長至55GW。
2023年以來,光伏產業鏈價格在各環節產能充足后開始全面回落。據CPIA(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今年1月份至6月份,我國多晶硅、硅片、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60%;從價格方面來看,截至報告期末,高純晶硅、硅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價格分別較年初下降66.32%、29.49%、11.25%、25.41%,終端電站投資收益率因產業鏈成本快速下降而顯著提升。在此背景下,龍頭企業的應對舉措受到市場關注。
半年報顯示,通威股份在成本優化、創新研發方面持續實現突破。
高純晶硅業務方面,通威股份上半年深入推進提質提效、管理降本,同時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快速提升N型料的市場供應,N型產品銷量同比增長447%。報告期內,公司各生產基地均滿負荷運行,實現高純晶硅銷量17.77萬噸,同比增長64%,國內市占率達到30%左右,目前生產成本已降至4萬元/噸以內。
太陽能電池方面,上半年通威股份電池滿產滿銷,實現銷量35.87GW(含自用),同比增長65%。此外,公司還在背接觸電池、鈣鈦礦/硅疊層電池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積極進展,其中,鈣鈦礦/硅疊層電池效率達到31.13%。
繼續強化優勢產能結構
披露兩項重磅投資計劃
8月21日晚間,通威股份還披露了兩項重磅投資計劃,公司將在樂山市峨眉山市投資建設16GW拉棒、切片、電池片項目,在樂山市五通橋區投資建設16GW拉棒、切片、電池片項目。上述兩個項目的預計投資總額均為100億元左右,首期項目均力爭于2024年底建成投產。
通威股份認為,上述兩個投資項目將有助于公司發揮自身在光伏產業鏈中領先的綜合競爭能力,繼續強化圍繞高純晶硅、拉棒及切片、高效太陽能電池、高效太陽能組件等核心環節為一體的優勢產能結構,為產業鏈合作伙伴及終端用戶提供更高性價比的光伏產品,有效保障公司光伏業務的穩健發展,符合公司“打造世界級清潔能源企業”的發展戰略。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在近年來不斷推進光伏行業一體化布局,已取得積極成效。
資料顯示,公司高純晶硅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太陽能電池出貨量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6年全球第一(InfoLink Consulting統計),而在2022年下半年快速推動組件業務規模化布局后,公司組件全年出貨量進入全球前十名。
萬創投行合伙人徐飛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通威股份、隆基綠能等企業近年來的一體化布局受到市場關注。其中,通威股份的硅料、太陽能電池業務已發展為世界第一,在此情況下,公司切入組件等環節業務具有優勢,有助于其真正形成垂直一體化的發展模式。“‘一體化’具備經營模式優勢,一體化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經營穩定能力都較好,不過企業不一定在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能賺到錢;另外,行業的進步還是更多要依靠‘專業’來帶動。”徐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