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慈湖高新區,項目建設正當時。一個個重點項目施工現場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塔吊高聳,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工人爭分奪秒,熱情高漲。行走在這片熱土上,時刻感受著發展的脈動、奮進的力量。
今年以來,慈湖高新區以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加速推進園區轉型三年提升行動為抓手,狠抓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企業培育、產業集聚和營商環境等,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并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奔跑不息的勁頭,助推高新區破局突圍、爭先進位,全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提速項目建設,加快產業聚集
走進慈湖高新區西普爾科技智能充電器項目施工現場,只見聳立的塔吊之間,車輛穿梭、機器轟鳴,一棟棟廠房已初見規模,數百名建設者正在不同區域有序作業,建設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景象。
“項目一期于今年3月9日正式動工建設,當前整個項目正按序時進度全面推進,4棟廠房、1棟研發樓和1棟宿舍樓已經全部封頂,今年底有望全部竣工,預計明年春節后進行設備安裝調試,明年上半年可正式投產。”南京西普爾科技實業有限公司駐馬項目負責人顧新暢說,項目一期建設能夠以如此快的速度推進,除依靠企業自身努力外,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慈湖高新區對項目建設的全方位保障。高新區為企服務始終緊跟步伐,從未懈怠,所有要素保障支撐到位,為項目順利進場施工創造了條件。
作為慈湖高新區重點項目之一,西普爾科技智能充電器項目由南京西普爾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額約10億元,其中一期占地約65畝、投資6.5億元,主要建設4條智能充電器生產線,年產3000萬臺充電器。一期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6億元,年納稅2000萬元。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區的南京西普爾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是國內知名的電動車智能充電器生產企業,其生產規模、技術質量、市場占有率均在國內電動車行業處于領先地位,曾參與起草國家行業標準《電動自行車用充電器安全技術要求》,先后與雅迪、愛瑪、臺鈴、小刀等國內知名電動車生產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國內領先的電動車智能充電器生產企業,為何選擇牽手慈湖高新區?顧新暢的一席話道出了緣由。“公司的選擇與慈湖高新區全方位貼心服務息息相關,正是基于對高新區營商環境的高度認可,公司最終決定在高新區投資建廠,并計劃將企業總部搬到這里來。”顧新暢說,由于生產能力有限,企業一直想在南京周邊尋找合適的生產基地以擴大產能。早在幾年前,南京西普爾公司董事長的一位朋友正好將其工廠從南京搬到了慈湖高新區,高新區貼心的保姆式服務讓公司董事長好友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一次閑聊中,當得知西普爾公司有意在南京周邊尋找生產基地,這位好友極力向西普爾公司董事長推薦落戶慈湖高新區。經過實地考察和幾次接觸,慈湖高新區全方位、無縫隙、鏈條式的服務讓企業負責人深有感觸,最終決定將科技智能充電器項目落戶慈湖高新區。根據協議,該項目預計占地約100畝,分二期建設,其中固定投資高達5億元,一期項目主要建設年產3000萬臺電動車充電器項目,企業未來還將南京總部搬進慈湖高新區。顧新暢告訴記者,由于訂單多、效益好,企業前期迫切需要臨時廠房進行過渡生產,慈湖高新區得知后第一時間在高新區寧馬科創園幫助協調了一棟共4層近6000平方米的生產廠房,目前過渡車間正在加班加點忙生產、趕訂單。
今年1-8月,慈湖高新區共完成投資51.7億元,投資完成率81.7%,新開工西普爾科技、霧凈智能工廠、天宇焊網等項目21個,開工率84%;竣工滕達機械、海螺水泥節能技改、快捷物流產業園等項目13個,竣工率68.42%。今年1-9月,慈湖高新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6個,完成全年考核指標83.7%,其中重大項目5個(固投5億元制造業重大項目3個、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服務業項目2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6個;完成省外億元以上新入庫項目14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家。
深化產教融合,激發創新活力
6月5日,慈湖高新區管委會與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正式簽訂校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智慧制造產業學院,這不僅是慈湖高新區和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現代產業學院的生動實踐,也是慈湖高新區將地方資源優勢與人才優勢相結合,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創新舉措。
據了解,智慧制造產業學院將依托高等院校的師資力量、人才資源、技術優勢,并結合慈湖高新區主導產業特點和企業人才需求,共同開展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等工作,重點培養5G通信、智能終端等產業專項人才,加快推進慈湖高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做優。
產業發展始終離不開人才支撐。作為全市經濟建設的重要戰場,一直以來,慈湖高新區緊緊圍繞“高”“新”做足文章,高度重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堅持“培育+引進”雙管齊下的工作思路,推進人才引育用留。一方面,圍繞園區主導產業發展引才,在“雙招雙引”中深化招才引智工作,推進以項目引人才、以人才促項目;另一方面,圍繞素質提升育才,每年開展各類技能培訓3000余人次,積極推動園區重點企業開展校企合作。高新區先后與復旦大學、東南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科院過程所等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產學研平臺,獲批省級以上平臺資質8項,助推科技成果來慈轉化落地。與此同時,還積極幫助園區科技型企業與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寧波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等國內外20余家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全區省科技成果登記數連續4年全市第一。今年以來,慈湖高新區圍繞園區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積極推動以皓元醫藥為代表的生物醫藥企業對接中國藥科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以瑞斯康達、中電泰日升為代表的電子信息企業對接南京郵電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尋求產學研平臺取得新突破。新登記科技成果189件,致力發動園區企業及第三方機構積極性,努力推進成果登記。持續提升創業園、孵化器服務功能和效能,完善創業教育體系,辦好各類創新創業賽事、學術沙龍等活動,進一步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為全區經濟發展持續添加新動能。
下一步,慈湖高新區將持續保持與各大高校開展深度合作,以更好服務產業人才需求為導向,深度融入智能制造產業鏈,聚焦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高新區加速打造“百億產業、千億園區”目標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優化營商環境,凝聚發展合力
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政企懇談會在慈湖高新區舉行,來自高新區華旺新材料、馬鋼誠興金屬、圣諾貝化學、金星鈦白、立白日化、圣戈班管道等近30家規上企業成了會場“主角”,與高新區黨政班子成員、部門負責人“面對面”交流溝通,分別圍繞產業集聚、人才招引、科技研發、要素保障等方面,談問題、謀發展。在近兩個小時的座談交流中,企業家們緊扣主題、暢所欲言,與高新區一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解”。針對企業提出的意見建議,慈湖高新區相關部門認真記錄、現場解答、逐一回應,并就園區人才政策、產業扶持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通過深入交流,企業家們對慈湖高新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在高新區尋機遇、謀發展有了更多信心和期盼。
召開座談會、走訪企業……這些都是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而破解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才是關鍵。
“原本以為員工食堂正式營業還要等上一陣子,沒想到在向市場監管部門反映訴求后,很快就順利領到了食品經營許可證,讓員工食堂提前開業,徹底解決了員工就餐難題,真的太感謝你們了!”近日,快捷物流有限公司綜合部經理王薔特意打來電話,對慈湖高新區市場監管局提供的高效便捷服務表示誠摯感謝。
位于江邊的快捷物流有限公司,因位置偏僻且周邊無餐飲門店,員工就餐一直成了困擾企業的一塊“心病”。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公司決定新建一處員工食堂。為使食堂早日投入使用,前不久,公司相關負責人就如何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的事項電話咨詢了慈湖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得知企業訴求后,市場監管人員向其詳細介紹了“證前指導”服務事項內容及流程,并于第二天上午安排兩名業務骨干前往企業員工食堂對其經營場所、流程布局、硬件設施等條件進行現場勘查。市場監管人員從食品原材料采購渠道、儲存條件,到操作間設施設備布局、加工制作流程,再到餐飲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樣等方面提出了專業指導意見。在現場勘驗的同時,市場監管人員主動向企業提供了審批事項申報材料清單,幫助企業明晰相關審批條件,進而實現提報申請材料、經營場所布局更新同步完成,大大縮短了辦證時限。根據市場監管人員現場提出的建議,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食堂設施設備相關問題整改,包括增設“三防”設施、餐廚廢棄物處理裝置、完善食品儲存區域劃分等。8月2日,市場監管人員再次對食堂進行現場核查,確認食堂已符合食品安全餐飲操作各項標準后,于當天為企業辦理了食品經營許可證。8月3日,快捷物流有限公司員工食堂順利營業,較快地解決了企業員工就餐難的問題。慈湖高新區市場監管部門高效的辦事效率和貼心的為企服務,讓企業相關負責人既驚訝又感激,“多虧了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的高效率付出,如果核查通不過的話,我們的員工食堂就沒法開業,員工的食品安全也就沒法保證,真心為他們的審批服務點贊。”王薔說,慈湖高新區市場監管局推行的“證前指導”服務,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因不符合規定而造成的反復整改,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創新優化營商環境,沒有終點,也永無止境。慈湖高新區將持續深化改革,切實當好服務企業、推進項目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把優化提升服務體驗貫穿改革始終,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助推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在換道超車的廣闊道路上構筑新競爭優勢、塑造新發展動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