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海報新聞評論員 張靜寧
錄取通知書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火起來并“卷”起來的?是從蘇州大學紙上園林的通知書開始,還是清華大學的立體雕塑通知書,我們不得而知。總之就是這樣悄悄的,每年7月,便成了一年一度的錄取通知書“創意大賽”。
在今年這場“創意大賽”開始之前,我們先重新認識一下錄取通知書。
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早些年間,它的形式都比較單一和簡單,一般是放在信封里的一頁紙,寥寥數語寫明錄取信息、入學相關注意事項或是學校的自我介紹等。那時,錄取通知書的主要目的是“通知”。
近幾年,在“通知”之外,錄取通知書開始承擔起了更多的職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高校、治學理念的展現,比如南航錄取通知書上的七款徽章,它們均出自南航或南航校友研發的飛行器;廈門大學錄取通知書上的陳嘉庚演講詞以及魯迅等大師手記,體現了廈大的人文底蘊。錄取通知書便成為了高校的“文化使者”,帶著學校獨特的風貌及其價值追求,向萬千學子介紹著這所學校的歷史與傳承。
對于新生們來說,把設計精巧、富有內涵的錄取通知書曬出來,一方面,是這一紙通知,讓他們帶著夢想與堅持的漫漫求學路有了回音。這些通知書上“以文化人”的心血與匠心,精心設計和巧妙的構思,更讓錄取通知書有了沉甸甸的重量,有了滿滿的誠意,“曬”出來,是對學校的認同和對自己的認可。
另一方面,自拿到錄取通知書開始,陪伴他們四年甚至更長時光的大學生涯便悄悄來臨,新生拿到通知書時,內心充滿了感動與欣喜。獨具風格的通知書給他們構建起了大學校園時光最初的美好想象,把錄取通知書“曬”出來,也是對學校和自己未來生活的期待。
今年,雖然高考成績還沒出,但有的高校已經曝光了錄取通知書的樣式和內容,哈工大2023年高考錄取通知書以登上火星的“超級涂層”、精美的盲盒胸章和專屬的數字藏品等元素被網友稱為“宇宙級浪漫”。不僅如此,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學部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科研團隊還專門搭建了“哈工大高考錄取通知書專屬數字藏品(紀念品)”平臺,每位學生通過身份認證后,可以在平臺領取數字藏品(紀念品),同時獲得專屬的數字ID。
但是面對越來越“卷”的錄取通知書“創意大賽”,我們在讀懂高校的“用心”之外,還應該看到,錄取通知書就像是一個窗口,展示著高校最美、最深的文化氛圍。精心設計固然好,但決定一個人形象的,不只在衣裝,更在氣質。如果說錄取通知書像是學校經過包裝的“面子”,那么教學質量、校園管理則是真正彰顯高校魅力的“里子”。這“里子”才是真正能夠擦亮高校招牌,提升學生獲得感的砝碼。
讓錄取通知書“卷”起來的同時,更應該讓教學質量“卷”起來。把錄取通知書上附著的文化含義、大學開拓精神還有創新的態度,更多地用于學校管理和教學活動中,用不斷提升的教學質量做底氣,在學生學習、研討時,給予和錄取通知書一樣的開放、自由、充滿創意的氛圍,才是真正讓高校既有亮眼、內涵豐富的“面子”,又有實在、精湛的“里子”。這樣,方可不負新生們對錄取通知書背后多彩校園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