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銀行理財公司紛紛加入穩定資本市場行動,增持ETF等產品,并表示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4月8日以來,已有7家上市券商披露回購或股東增持計劃,其中國泰海通證券已實施首次回購。
銀行理財公司
加入穩市行動 持續增持ETF
◎記者 魏倩
美國“對等關稅”陰云之下,資金雄厚的國內銀行系資管機構也加入穩定資本市場行動。4月10日,多家銀行理財公司表示,已經通過直接投資或以間接方式持續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并將進一步加大資本市場投資力度。
4月10日晚,中銀理財官微發文表示,堅決看好中國資本市場,面對近期市場波動,迅速研判,在管理好產品整體風險的同時,積極尋找機會進行權益資產配置,重點投向新質生產力領域和內需板塊。
作為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中銀理財去年末產品管理規模達1.88萬億元。該公司表示:“下階段,中銀理財將通過布局指數策略、指數增強策略等各類含權類理財產品,進一步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切實發揮國有大行全資子公司的市場先導者和穩定器作用。”
交銀理財4月10日表示,近日資本市場波動加劇,交銀理財快速研判市場形勢,在保持產品風險收益特征不變的基礎上,結合產品投資策略,通過直接投資或以間接方式持續增持ETF。
交銀理財是交通銀行全資理財子公司,去年末產品管理規模為1.62萬億元,同比增長31.39%。交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公司將積極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有力支持資本市場發展。
郵儲銀行旗下中郵理財,去年管理產品規模首次突破1萬億元。該公司10日表示,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當前市場處于合理估值水平,公司理財資金已增持ETF,后續將繼續發揮耐心資本、中長期資金的作用,加大資本市場投資力度,運用自有資金通過購買公司理財產品的方式參與權益投資。
中郵理財介紹,其打造了“彈性收益含權產品系列和服務上市公司全周期融資”的權益體系,成立以來參與定增、港股IPO、股票和未上市股權等權益投資累計超過150筆。
浦發銀行旗下浦銀理財10日表示,近日公司根據市場研判和產品投資策略,通過直接投資或間接投資方式持續增持ETF,包括寬基指數、行業指數,聚焦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相關領域。
作為全國性銀行理財子公司,浦銀理財也是一家管理產品規模超過1.3萬億元的理財公司。浦銀理財表示,堅信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向好趨勢未變,企業盈利韌性與成長潛力將為權益投資創造廣闊空間。公司秉持理性判斷,積極貫徹“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主動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力度,以實際行動為市場注入信心,為實體經濟發展筑牢資本支撐,為投資者創造可持續的價值回報。
據悉,去年以來,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就通過買入ETF,以加大布局權益類資產。
券商
回購增持隊伍擴大 業績預喜彰顯韌性
◎記者 徐蔚
一季度“喜報”連連。4月10日,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和國元證券披露業績預告或快報,一季度均實現業績“開門紅”。目前,一季度業績預喜的上市券商已有10家,亮眼的凈利潤增速展現出行業的蓬勃生機。
回購增持也在加速推進。4月8日以來,共有7家券商披露回購或股東增持計劃,預計將為市場注入20億元至39億元的增量資金。4月10日,國泰海通證券已火速實施首次回購。
頭部券商領銜行業高增長
證券業當前業績“喜報”頻傳,特別是一些頭部或績優券商的較快增速更令人欣喜。
4月10日晚,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發布業績預增公告。中信建投預計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8.43億元,同比增長50%左右。中金公司預計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8.58億元至21.06億元,同比增長50%至70%。
國元證券于同日發布2025年一季度業績快報,實現營業收入15.19億元,同比增長38.3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1億元,同比增長38.40%。
此前,包括國泰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密集披露了一季度業績情況,業績普遍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目前,國泰海通證券以112.01億元至124.45億元的歸母凈利潤領跑,同比增長350%至400%,剔除吸收合并海通證券產生的非經常性損益,公司一季度扣非凈利潤為29.73億元至33.83億元,同比增長45%至65%。此前長期領跑的中信證券則預計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約65.45億元,同比增長32%左右。
多家券商在一季報中提及,業績增長得益于證券投資和財富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申萬宏源非銀分析師羅鉆輝認為,一季度多家券商業績表現亮眼主要是基于兩大原因:一是市場交投活躍;二是多數券商上年一季度存在低基數效應。
“低基數下,預計上市券商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37%。”開源證券分析師高超表示,一季度個人投資者入市熱情較強,為全年股市交易活躍度中樞抬升奠定基礎。市場交易活躍度提升利好券商一季度證券經紀等大零售業務收入增長。雖然一季度債市有所下跌,但考慮到股市表現較2024年同期更好,權益投資和股衍業務收入預計同比改善。
券商回購增持呈現新動向
除了以業績爆發與穩市共振外,券商還采取了回購、增持方式直接下場參與購買自家股票。部分券商行動迅速,火速落地首筆交易。
4月10日,國泰海通證券首次回購300萬股,占總股本的0.017%,回購金額為5000萬元,回購價格區間為16.49元/股至16.72元/股。4月9日,國泰海通證券董事會剛剛審議通過了回購股份方案,回購資金總額10億元至20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26.35元/股,回購期限不超過3個月。
4月8日以來,東方證券、國泰海通證券、國投資本、國金證券、中泰證券、財通證券先后公告擬回購公司股份,長城證券公告稱其控股股東計劃增持長城證券股份。根據這7家券商披露的計劃,其回購與增持行動將為市場注入20億元至39億元的增量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回購增持呈現兩大新動向:一是多家券商溢價回購,國泰海通證券、國投證券母公司國投資本回購價格上限達到決議前30個交易日均價的1.5倍,彰顯券商對估值修復的強烈預期;二是實施周期壓縮,多家券商明確將在3個月內完成回購,較傳統的1年周期大幅提速,釋放“搶籌”信號。
險企
紛紛表態加倉 中國太保已出手
◎記者 何奎
在美國“對等關稅”引發全球市場震蕩的背景下,為維護我國資本市場穩定,中國太保、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平、信美相互人壽等險資機構近日紛紛表態將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其中,中國太保近日已經增持了寬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等產品。
手握巨資的險資機構未來將配置哪些領域?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采訪多位險資機構投資負責人獲悉,險資投資以大類資產配置思路為主,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下,ETF波動性相對于個股較低,是險資加倉配置權益類資產的重要方向。此外,對于細分行業和個股而言,險資機構認為,紅利、農業等防御性板塊表現會相對占優。
一家險資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國際環境依舊有著較大的不確定性,險資機構需要兼顧收益與風險的平衡,因此配置ETF可以滿足相關要求。
上海一家大型險資機構權益投資負責人告訴記者,A股和H股市場都在反映美國“對等關稅”沖擊影響。短期來看,配置策略可以更加注重防守,具體的配置方向上將關注“紅利+內需基建”兩條主線。
“資產配置結構上,紅利、農業等防御性行業表現會占優。”上述權益投資負責人說,一方面,風險偏好下行期,這些行業估值相對不敏感,成為投資者集中避險的方向;另一方面,穩定類紅利(如銀行、交運、公用等)和農業等由內需主導,且需求較穩定,基本面受關稅沖擊相對較小。
近日,監管部門上調險資機構權益投資比例上限,進一步打開了險資增配權益的空間。信美相互人壽首席投資官徐天舒表示:“在當前環境下,目前市場估值還是合理的。我們近期或許會考慮加倉。”
隨著權益配置比例提升,險資增量資金或將繼續配置紅利資產。
方正證券發布研究報告認為,險企對高股息等紅利標的投資和關注度持續提升,以便平滑資產再配置壓力。在險資入市及利差損壓力的背景下,預計險資增配高股息的權益資產意愿較強,紅利板塊或有持續增量資金流入。
市場人士表示,險資未來可能的配置板塊,從其調研動向中亦可窺見。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10日,今年以來共有130多家險資機構參與調研,合計調研超1600次。其中,消費電子、通用設備、醫療器械、專用設備等行業的關注度較高。
又有多地力挺上市公司穩股市
◎記者 李少鵬 于瑤 張問之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風波引發的市場波動,國內各地相關部門迅速行動,堅定維護資本市場穩定,著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各地上市公司紛紛以增持回購等實際行動,向市場傳遞信心。
四川:上市公司密集回購增持
據統計,4月8日以來,四川已有7家上市公司發布增持回購公告,金額上限39億元,掀起新一輪增持回購熱潮。同時,2家公司披露分紅計劃,分紅金額超14億元;10余家公司披露業績快速增長、簽訂重大合同等利好信息,傳遞中國經濟向好的上市公司力量,釋放市場穩定的強力信號。
具體來看,四川國有企業帶頭響應,迅速啟動“大手筆”回購增持。4月8日,五糧液、川投能源、四川路橋等多家四川上市公司集體披露國資股東增持和上市公司回購計劃。合計來看,四川國資股東的增持金額上限已超34億元,相關公司回購金額上限已超過5億元。其中,五糧液大股東五糧液集團公司繼2024年6月完成增持5億元后,宣布再次增持5億元至10億元。
四川的科創板公司也踴躍回購,展現科技企業擔當。4月8日以來,中無人機公告2億元回購計劃,極米科技等在川科創板企業繼續踴躍實施前期回購增持計劃,為市場穩定貢獻科技力量。
陜西:用實際行動展現市場韌性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挑戰,陜西上市公司通過實際行動展現出強勁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韌性。
4月9日晚,金鉬股份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東金鉬集團擬通過上交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以不低于0.7億元且不超過1億元增持公司股份。公告顯示,當日金鉬集團已開始實施該增持計劃,斥資1898.74萬元增持了200萬股公司股份。
同樣真金白銀出手的還有隆基綠能。4月8日,隆基綠能公告披露,公司董事長鐘寶申當日早盤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105萬股,增持金額1500.93萬元。
諾瓦星云、國際醫學則對前期披露的回購計劃作出調整。諾瓦星云將第二期回購公司股份方案金額上下限分別提高50%,回購金額從5000萬元至1億元調整為7500萬元至1.5億元;國際醫學將前期發布的回購計劃資金來源由“自有資金”調整為“自有資金和股票回購專項貸款資金”。
未來,陜西證監局將持續深化與市場各方的協同聯動,多措并舉推動轄區上市公司提升市值管理水平。通過強化政策引導,支持上市公司及主要股東綜合運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并購重組等市場化工具,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向市場傳遞積極預期,有效增強投資者信心。
青海:加大調研力度了解企業訴求
上海證券報記者日前獲悉,針對近期關稅政策變化,青海證監局迅速行動,多措并舉引導轄區上市公司積極應對。
首先,青海證監局全面迅速摸排風險底數,了解對上市公司影響程度,建立跟蹤臺賬。同時,通過向上市公司宣講政策等方式,堅定企業信心,并指導做好信息披露和投資者溝通。
其次,青海證監局積極引導轄區上市公司通過回購增持、現金分紅、市值管理等方式,持續提升企業投資價值。同時,轄區3家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專項制度。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宣布以來,青海轄區2家國有上市公司披露股份增持計劃。
具體來看,西部礦業4月8日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西礦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自4月7日起3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數量為357萬股至52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15%至0.222%,增持價格不設固定價格區間。
鹽湖股份則在4月9日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五礦計劃自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增持公司A股股票,增持股份總數量不少于21166.29萬股,本次增持計劃不設置固定價格區間。中國五礦將基于對公司股票價值的合理判斷,擇機實施增持計劃。
此外,青海證監局加大走訪調研力度,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在走訪工作中,強化服務意識,暢通政企溝通渠道,精準對接企業訴求,努力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寧夏:推動國有上市公司主動作為
4月10日,寧夏證監局、寧夏國資委聯合召開轄區國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座談會,貫徹落實資本市場市值管理工作部署,結合當前形勢,彰顯國企擔當,全力穩信心穩市場。
前期,寧夏證監局與寧夏國資委等部門已簽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合作備忘錄》,明確從并購重組、股票回購增持、投資者回報、激勵約束機制、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管理等六方面,以更大力度、更加實際的舉措,支持國有上市公司用好各類市值管理政策和工具,為資本市場穩定運行貢獻力量。
會上,相關國有上市公司負責人圍繞公司戰略布局、市值管理計劃等開展交流發言,均表示堅定看好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將積極布局、規范開展市值管理,常態化加大現金分紅,用好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政策工具,穩定市場預期、提振投資者信心。
近期,寧夏上市公司積極發聲,傳遞利好信號。東方鉭業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一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00萬元至6500萬元,同比增長4.57%至30.71%。威力傳動公告,公司4月7日實施首次回購,回購股份10.04萬股,成交金額為510.96萬元。
座談會上,各方一致認為,國有上市公司要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在市值管理等方面爭當排頭兵,將市值管理融入公司長期戰略規劃和日常經營中,積極實施回購增持,加大分紅力度,增強分紅穩定性、可持續性。同時,靠前發力、主動作為、著眼未來,持續提升應對資本市場乃至國內外復雜形勢的能力。
寧夏證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寧夏證監局與寧夏國資委等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強化協作,推動國有上市公司主動作為,合規有序利用市值管理工具,推動上市公司市值穩步提升,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助力寧夏經濟高質量發展。
甘肅:用好市值管理工具
面對A股市場波動,甘肅2家上市公司加入增持回購行列,金額上限達3.2億元,以實際行動維護市場穩定,提升公司投資價值。
具體來看,皇臺酒業4月7日發布公告,控股股東甘肅盛達集團計劃在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6000萬元至1.2億元。4月8日,酒鋼宏興發布公告,公司計劃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3個月內回購股份,回購金額1億元至2億元。
另據統計,目前甘肅已有5家上市公司或主要股東發布了運用中國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工具實施回購增持的公告,占全省上市公司總數的15%,涉及金額達5.87億元。
未來,甘肅證監局將繼續加強與甘肅省委金融辦、人民銀行甘肅省分行等監管部門溝通協作,共同引導上市公司及大股東積極運用市值管理工具,進一步提升穩定市場預期,提振投資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