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線城市,尤其是縣城,是狂犬疫苗增長空間最大的市場。
自2021年5月1日起,不給寵物狗打狂犬疫苗真的要違法了。
根據最新通過的《動物防疫法》修訂稿,個人養狗必須定期給狗接種狂犬疫苗,否則,可處1000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最高將面臨5000元罰款。
狗要打疫苗,首次被國家法律單獨提出,背后正是寵物狗數量逐年攀升,和隨之興起的寵物醫療經濟。
一針國產的狂犬疫苗價格在30元—50元,進口疫苗通常貴一倍。胡琪每次帶自家金毛犬去打疫苗都有明確時間表。
“您家的寶寶才3個月,還太小,又是剛剛接到家里,至少要在家中待兩周再出門,觀察一下飲食、飲水、排便,如果一切都正常,就可以預約來醫院打針了”,寵物醫院的疫苗接種服務極盡周到,跟對待小孩兒一樣,到了幾個月該打哪些針,都會早早做提示。
胡琪選擇進口狂犬疫苗,“不算貴,每年就一針。平時它咳嗽來看病,花個七八百元也是正常的”。胡琪所在的這座北方城市,2019年平均月工資約6800元。
此次《動物防疫法》修訂會為動物狂犬病疫苗按下加速鍵。首創證券撰寫報告指出,新法有望提高現存40%狂犬疫苗的覆蓋率,預計帶來新增5億規模的狂犬疫苗市場份額。
舍得花錢的寵物主很多,北京一家寵物醫院直接抹去了國產疫苗的選項,狂犬疫苗是荷蘭進口的,五聯疫苗也是美國品牌。
“進口狂犬病疫苗占據了國內超過90%的市場,其他寵物用藥也是進口為主。”一位上市獸藥企業的員工告訴《財經》記者,過去幾年寵物醫療經濟的發展,并沒有轉化成自家疫苗業務的收入。想要在新增市場中占得優勢,對國產獸藥企業仍是考驗。
人用藥轉向犬用藥的大勢
日照、常州、池州等多地,2021年一開年就推出新的“養犬條例”,以配合即將落地的新法,其中均要求養犬人為寵物犬打疫苗。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曾在2019年“兩會”提案,給犬接種疫苗,從鄉村、社區做起。現在一線城市已經逐漸普及的獸用狂犬疫苗,正在下沉向二三線城市擴散。按世衛組織指南,狂犬疫苗的接種率超過70%,可達到較高的免疫水平。
需求量這么大,寵物狂犬疫苗市場競政壁壘也較小,自由競爭度高,利潤可期,想掘金的企業不在少數。
國家獸藥基礎數據庫顯示,目前國內已有12家企業的狂犬病滅活疫苗獲批。
然而,這一市場目前仍被進口企業主導,6家跨國企業有進口產品注冊,動物保護行業的頭部企業在此均有布局。如輝瑞旗下的碩騰,2019年在中國業務總收入為2億美元,其中寵物相關產品的收入約占54%。
早年國產獸用狂犬疫苗,主要是安全性相對較低的減活疫苗,與國際企業產品有差距,國產品牌不太受市場認可。
現在,國內企業也注重提升技術,“國產獸用狂犬病滅活疫苗的上市,在產品上的差距已經不大”,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張培君告訴《財經》記者。
拓展市場各有門路,有的國內企業直接與外企開啟合作,也有自己直接試水的企業。如2019年,生物股份(600201)旗下全資子公司,與日本動物保護巨頭共立制藥合資開廠,寵物疫苗就是其發展重點之一。
然而,無論哪種方式,要獲利都不容易。以人用疫苗為主的遼寧成大生物一度嘗試跨界,當時將目標瞄準規模較大的養殖業的狂犬疫苗,但這個市場壁壘較高。從審批到銷售,獸用疫苗都有自己的圈子。獸藥審批由農業部門負責,各級畜牧獸醫部統一招標,地方疾控中心、動物衛生監督所等采購,最終到飼養主手中。“這個產業鏈不是那么容易進的。”一位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說。
即便碩騰,在2019年整個家畜市場的業務收入也不足1億元。成大生物的獸用滅活狂犬病疫苗在2014年正式上市,2015年,其獸用疫苗貢獻的業績約695萬元,不足總收入的1%,在2016年還出現大幅下滑。
成大生物既沒有在政府采購中獲得預期銷量,也沒有乘上寵物狂犬病疫苗市場的東風。僅三年時間,就因銷售量遠不如預期,決定停止獸用狂犬疫苗的生產。試水失敗后,成大生物又回歸人用疫苗主業。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場,每年約1500萬—1600萬人。并且,自2018年長春長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后,產業升級,人用狂犬疫苗生產企業從2018年的12家減少為2020年的7家。
然而,一是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場需求量穩定,二是獸用藥只需要不到原來十分之一的人用救治經費,就足夠從源頭上根除犬的狂犬病。因此,狂犬病疫苗從人用轉向獸用的趨勢已經不可逆了。
“未來,二三線城市的寵物醫療年均費用只比一線城市低200元,尤其是縣城,是增長空間最大的市場,此前接種率低,但是寵物主又有一定的消費能力。農村的接種率最低,但想提升也很難。”上述上市獸藥企業人士分析。
藥企轉頭開寵物醫院
中國平均每5戶就有一個養寵家庭,面對巨大的潛在市場,國內獸藥企業既缺乏品牌效應,也錯失先發優勢,便采取了各式迂回戰略。
“用什么藥,寵物醫生的推薦最有效。”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不少獸藥企業都選擇與寵物醫院合作。在寵物醫療業務中,收入占比最大的就是疫苗和驅蟲藥,獸藥企業有天然優勢。
于是,有獸用疫苗企業直接辦起了寵物醫院。瑞普生物控股的瑞派寵物,已經發展成為400多家的連鎖寵物醫院,吸引了高盛、瑪氏等資本加入。根據2020年三季報,瑞普生物寵物藥品業績增長接近翻倍,已成為其增速最快的板塊。在業內,僅次于高瓴資本主導整合的新瑞鵬系寵物醫療集團,其已有1300多家寵物醫院。
沒有拿到寵物醫院資源的,把目光轉向銷售寵物藥品的互聯網平臺,以此來擴大市場。獸藥頭部企業中牧股份的狂犬病滅活疫苗在2019年剛剛上市,就立刻宣布與線上寵物用品公司瘋狂小狗合作,主要就是在線上銷售狂犬疫苗、四聯疫苗等免疫產品。
雖然打開了銷售路徑,可國產企業研發投入低的劣勢還沒有改善。根據國泰君安研報,有的國產獸藥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甚至低于1%,與發達國家15%左右的科研投入比例相距甚遠。
沒有核心競爭力,中小企業正在被加速淘汰。近幾年,“平均每年減少100家獸藥企業,尤其受疫情影響,被淘汰的小企業更多了。”上述上市獸藥企業人士介紹,這種產業集中度提升為頭部企業增加了市場增長空間,但只是短期效應。從長期來看,尚沒有被開發的市場空間很大,國內企業的業績值得期待。
如果中國獸藥企業曾經依靠地方政策保護占到過優勢,在高度市場化的寵物醫療市場中,能否突破以往研發落后的陳舊,才是關鍵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