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行政執法“大綜合”推動治理能力大提升(主題)
湖南省長沙縣全力打造行政執法改革“星沙樣本”(副題)
【資料圖】
法治日報記者 阮占江 帥 標
法治日報通訊員 黃 韌 王海燕
“改革后,執法效率得到加強,確實解決了各部門間互相推諉的現象,方便了老百姓辦事。”歷經三輪深改,十余年探索,湖南省長沙縣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改革,構建起了全域覆蓋、無縫銜接、監管有力、運轉高效的執法體制,推動社會治理能力大提升、縣域經濟發展大提速。2022年,長沙縣“打造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樣板”獲評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破題:解“多頭治水”之困
突出綜合執法體制機制“法定化”
長沙縣位于湖南省東部偏北,轄區內有湖南省自貿區、長沙經開區等國家級經濟園區,工程機械等產業集群優勢明顯,位列2022年中部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榜首,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
隨著縣域經濟社會和城鄉建設的提速,體制機制不順暢、部門之間職責交叉、多頭執法等問題凸顯,出現“十頂‘大蓋帽’管不好一頂‘大草帽’”的尷尬,行政執法改革迫在眉睫。
2016年,長沙縣全面打破執法界限,組建全省首個縣級行政執法局,推動城市管理、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農業等23個領域的行政執法職能重組、轉變。先后制定《長沙縣綜合行政執法協作管理規定》《關于進一步明確執法局與相關職能部門、鎮街有關職責分工與工作機制的通知》等文件,全面厘清職責邊界;推出行政執法聯席會議機制,設立“兩室一隊”(檢察院、法院駐執法局工作聯絡室和公安局治安大隊城管中隊),暢通案件移送、信息共享、行刑銜接渠道,提升部門協作水平;優化執法機構設置,成立18個駐地執法隊、1個直屬執法隊,構建全域覆蓋執法體系。
據了解,通過撤并執法主體、厘清職責,長沙縣實現“九龍治水”向“一支隊伍管執法”嬗變,縣域內重復監管、多頭執法、互相推諉等現象全面杜絕。同時,執法主體減少,檢察院、法院等部門更便于實施司法監督,執法行為更加規范。
轉變:解“公平公正”之責
突出綜合執法程序基準“規范化”
集中了執法力量,提高了執法效率。改革后最大的特點是“裁判員”與“運動員”分設,改變了原來由一個行政機關“自批、自管、自查、自罰”的“一條龍”監管模式。行政處罰權的集中,如何確保權力規范有序,長沙縣以“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準”為先手,打造規范化行政執法。全面厘清執法依據,動態梳理23個領域3004項行政執法事項,編制《長沙縣行政執法局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清單》,創新推出10大類場景“綜合查一次”工作手冊,制定首違免罰清單,涵蓋輕微違法情節17項;規范執法辦案程序,推行行政執法“三部曲”(教育提示、責令整改、依法處罰),所有案件全部網上流轉;規范自由裁量基準,制定《長沙縣行政執法局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辦法》,分類匯編各領域上級部門裁量權基準7冊,增訂本1冊;嚴格全程法制審核把關,組建“法律顧問+公職律師+法制員”的50余人法制團隊,所有執法案件全部由法制員審核把關,重大案件及行政決策集中審議。
同時,長沙縣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員配備執法記錄儀,開發“陽光執法公示系統”,加強行政執法事前、事中、事后信息公開;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要求,推行“指尖普法”“以案釋法”,以群眾容易接受的方式,實現普法效果,整體提升法治水平。
近幾年,長沙縣行政執法社會公眾評價連年優秀,全縣營商環境持續優化,2022年長沙縣營商環境位列全國第八名,獲評“全國企業家幸福感最強縣”稱號。
發展:解“文明執法”之問
突出綜合執法人才隊伍“正規化”
執法隊伍整合后,如何確保公平公正、文明規范、清正廉潔的執法?長沙縣把隊伍“正規化”建設作為改革抓手,推動執法車輛、文書、證件、服裝“四統一”,辦公、執法、審批、培訓“四個集中”,打造法治化、規范化、職業化執法隊伍,在人員總體數量不變的情況下,解決執法力量不足的問題;在人員力量安排上,將92.2%執法力量下移至鎮街、村(社區)一級,并賦予鎮街黨(工)委對鎮街執法隊20%績效考核權限,壓實執法隊服務鎮街發展責任,解決執法改革沉不下去、鄉鎮接不住等問題。
改革前,長沙縣14支執法隊伍人員編制不足10名,漁政執法部門核定編制5名,實有4人,執法力量不足以覆蓋全縣。全縣超過30%行政執法單位沒有辦理案件,案件總數在10件以下的執法單位近40%。改革后,23個領域行政執法全部實現零的突破,先后查處全省首例參保人騙取醫療保險金案等多起典型案例,辦理的一系列大案要案獲得農業農村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版權局等通報表彰。
在整合執法隊伍的同時,長沙縣也注重強化監督,通過建立“互聯網+”在線監督系統,組織縣人大、政協開展評議,司法局定期評查案卷,檢察院、法院提出建議,實施案件回訪制度,打造“紀檢監督、人大審議、司法審查、群眾評價”的全方位監督體系,督促隊員落實依法行政、文明執法要求。實行“罰繳分離”“收支兩條線”的財務管理制度,杜絕了以收代管、只罰不管等現象,促進了廉潔執法、依法辦案。
疊加的是責任,綜合的是手段,改革的是效益。隊伍正規化建設,既規范了執法行為,也改善了執法形象。在調查中,鎮街相關工作人員均表示,執法隊伍對基層治理水平的帶動作用明顯,“法治化”逐漸成為長沙縣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提升:解“全域監管”之難
突出綜合執法監管體系“數字化”
改革要用創新的思維來看,需要科技基礎的支持,否則難以實現提升監管效率的改革初衷。長沙縣堅持向信息化要效率,2016年縣行政執法局成立之初,就研發全省首個擁有知識產權的“行政執法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統一接入“長沙縣視頻超融合平臺”兩萬余路視頻資源,涵蓋公安天網、智慧水務、交通、教育、住建等領域,并結合無人機巡飛、漁政船巡航、智慧執法記錄儀等手段,實現縣域內城市管理、交通道路、河道水庫、在建工地等場所在線立體監管。
通過完善服務平臺功能,所有案件線上流轉,辦結后7天上網公示,處罰數據自動推送至國家企信網、信用中國,目前平臺接入3萬余條行政許可信息,上傳行政執法信息4萬余條,實現審批和執法信息互聯互通、違法當事人信用聯合懲戒。設立信息中心、調度指揮中心,推動執法調度扁平化發展,打造“24·30”全天候執法圈,即縣域內任何時段、任何地方群眾投訴舉報,執法人員均能在30分鐘內趕到現場進行處置。2019年以來共接處各類投訴舉報22萬余件,群眾平均滿意度達99%。
記者手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長沙縣始終把法治作為安邦固本之基石,行政執法改革的破題,實現了“九龍治水”向“一支隊伍管執法”嬗變,通過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有效提升群眾法治信心,對于推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