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行動,仍舊缺乏足夠的國際法依據,更缺乏履行國際法義務的足夠誠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4日,正在日本訪問的國際原子能機構(以下簡稱IAEA)總干事格羅西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并正式遞交了該機構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項目的全面評估報告。IAEA當天在官網發布消息,認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在當天稍早時候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關于這份報告,希望這是一份經得起科學和歷史檢驗的報告,而不是為核污染水背書的報告。
IAEA的一紙報告,是否就給日本開了核污染水排海的合法通行證?自此日本就有了核污染水排海的足夠理由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IAEA的報告不是一份開放且可信度高的權威國際文書。這是因為日方從一開始就限制了IAEA工作組的授權,不接受評估除排海方案之外的其他處置方案,IAEA只被允許評估排海這個方案。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機構的報告證明不了日方排海的正當性和合法性,也免除不了日方應當承擔的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
也就是說,日方是強行給IAEA出了“命題作文”,甚至可以說是先自己單方下了定論,再讓IAEA去找科學證據給自己“背書”。
更為重要的是,在核污染水排海這一攸關日本自身和周邊國家乃至全人類生存環境的重大決策問題上,僅有IAEA的“背書”是遠遠不夠的。就算日方狡辯IAEA的報告書是公正且權威的,其核污染水排海行動仍舊缺乏足夠的國際法依據,更缺乏履行國際法義務的足夠誠意。
首先,核污染水排海方案沒有平息日本國內的廣泛質疑。
日本全國漁業協同組織聯合會連續四年向日本政府提交反對意見。福島當地漁民更是憤怒地表示,海洋不是人類的垃圾桶。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曾在2015年向福島縣漁民做出書面承諾,在沒有得到相關人士的理解之前,不會對核污水做出任何處理。如今,日本政府的實際行動卻違背了這一承諾。
其次,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也沒有同利益相關國家協商,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無視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對。
韓國舉行大規模集會,各國民眾在日本駐菲律賓、紐約、悉尼等地使領館前舉行抗議活動,要求日本停止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令人遺憾的是,日本政府根本無視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的關切和反對,一意孤行強行推進排海計劃,還處心積慮地營造“排海有理、排海無罪”的假象。
再者,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沒有建立國際社會普遍參與的長期有效監督機制。
日本福島核電站產生的核污水與通常的核電站排水有著本質區別。一般核電站的排水并未與核燃料有直接接觸,而福島核污水則是與核燃料直接接觸。日本政府使用的ALPS系統并不能去除所有的放射性核素,核污水中仍殘留氚、銫137、銫135、鍶90、碘131和碘129等多種放射性核素。
據此,可以斷言福島核污染水問題,絕非日本一國之內政問題,其負外部性是要鄰國、太平洋乃至全人類幾代人來共同承擔,其處理方案必須納入國際社會長期有效的監督視野。但日方從頭到尾都沒有在這方面有過考慮和行動,妄想僅抱住IAEA一個國際機構的大腿,就能化解國際社會的監督壓力,實在是不負責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沒有窮盡甚至沒有研究論證其他解決方案。核污染水的處理,并非只有排海一種方式,排海僅僅是運營方成本最低、最方便,但國際環境成本最高、潛在后果最危險的一個選項。
本該運用安全科學的方法存儲核污染水,然后循序漸進地分離去除核物質,減少化學含量、除去鹽分和金屬等,在確保其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后方可考慮排放。但日本政府急于推行排海計劃,顯然是投機取巧,把諸多可知和不可知危險推給鄰國、轉嫁全人類、遺留下一代。
多年來,日本在不少右翼勢力主導下一直在謀求成為國際政治大國,這一努力本身無可厚非,但成為國際政治大國,首先必須是承擔國際責任的大國,更必須是國際政治合法性和道義權威的大國。
遺憾的是,如今在核污染水處理問題上,日方已嚴重背離了“安全”這一第一原則、最高原則。現在又要透支其本來就不多的國際道義形象,再度背負沉重的歷史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