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出席了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3中國算力大會,并發表“打造算存運高效協同的算力基礎設施底座”的主題演講。
倪光南指出,數據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資源和生產要素。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們在建設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中,要高度重視未來算力、存力和運力為支撐的數據基礎設施底座建設。其中,以數據通信網絡為代表的新型運力對算力充分釋放至關重要,運力與算力、存力應當均衡配置。
倪光南指出,當前AI算力中心蓬勃興起,但目前普遍對算力的理解有片面性,廣義算力不僅包括算力,還包括存力、運力,三者共同構成數字基礎設施核心底座,只有高效協同才能更好的支撐AI算力中心高質量發展。
以數據通信網絡為代表的新型運力基礎設施對算力至關重要。例如在AI智能算力中心內,AI大模型訓練的多種并行模式會帶來巨大的通信量需求,高網絡數據吞吐能力,是算力充分釋放的關鍵。網絡丟包、流量不均,則數據傳輸低效,增加計算和存儲等待,算力性能顯著降低。另一方面,數據中心調度網絡能夠滿足大模型數據傳輸、東數西算、算力并網等算力協同場景需求,實現數據中心節點的高速低時延的算力互聯與協同,并通過安全隔離、零信任等機制保障算、運、存數據安全。
倪光南也對當前國內數據通信產業鏈的情況做了全面分析。當前,在產業鏈上游,網絡設備核心器件研發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其中,轉發/交換芯片是數據通信網絡設備的最核心器件,也是評判網絡設備自主化能力的關鍵。國內廠商正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在突破“卡脖子”的技術上協同創新攻關。在產業鏈中游,國產路由器和交換機均主導中國市場。同時,數據通信整機產品技術能力持續進步,個別領域已經實現技術能力全球領先。
最后,倪光南對如何加快打造算存運高效協同的算力基礎設施底座的發展給出了建議。倪光南指出,首先要重視標準建設。例如,可以發布“算力中心建設指南”:提出“算力”、“存力”、“運力”的適當比率范圍。對于“運力”可以提出應具備的參數指標等要求,與算力實現均衡部署和均衡發展。另一方面,組織國內產學研用各界聯合攻關,實現全產業鏈風險可控;成立國家實驗室、國家級科創平臺等,開展前沿技術研究,形成原創性成果,提升國產數據通信全球技術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