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30日,上海市發改委正式發布《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從營造公平的市場準入環境、優化民間投資環境、完善民間投資融資服務和引導民間投資高質量發展四方面推出20條政策,支持民間投資發展。
在當天舉行的上海市政府發布會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顧軍表示,《政策措施》堅決破除隱形壁壘,進一步強調對國家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支持民營企業依法平等進入,依法開展投資。同時,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及上海“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的設計、施工、原材料、設施設備供應等,在招投標中一視同仁。
在完善民間投資融資服務方面,《政策措施》指出,上海將落實“應科盡科”,支持符合科創板定位、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等要求的未上市民營企業到科創板上市,已在境外上市的民營企業回歸科創板上市。據悉,2022年,上海有95家民營企業在科創板新增發行上市,占當年科創板新增發行上市企業的76.6%。
《政策措施》還指出,上海將充分發揮上海證券交易所等平臺優勢,積極開展政策解讀和宣傳引導,支持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在保障性租賃住房、產業園區、消費基礎設施等領域加快發行REITs產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REITs產品戰略配售。支持民營企業在滬設立資產管理公司,將不同地區資產進行整合優化后通過基礎設施REITs充分盤活。
上海發改委副主任阮青表示,上海目前已成功推動了張江光大園、臨港創新產業園、東久新經濟產業園、華潤有巢保障性租賃住房等一批REITs項目發行上市,“其中,東久新經濟產業園是全國首個民營企業REITs項目,發行規模超過15億元”。
近期,國家發改委印發通知,將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等消費基礎設施新增納入REITs試點范圍。阮青透露,上海具有豐富的存量消費基礎設施資產,規模可觀、收益良好,近期就推動消費基礎設施REITs試點進行政策推介,并已與多個消費基礎設施項目持有人進行了對接,其中相當比例是民營企業。
民營經濟是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上海民營市場主體規模已經超過300萬,創造了上海1/4的生產總值,貢獻了近1/3的稅收收入,近年來上海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3。
受去年低基數影響,今年1~4月,上海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9.8%,2022~2023兩年1~4月平均增長1.1%,上海民間投資有所恢復、趨勢向好。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上海民營企業貸款余額2.76萬億元,同比增長14.8%。
顧軍表示,下一步,上海將認真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實落地,不斷完善政策環境,支持上海民間投資發展穩中求進、提質增效,更好地發揮民間投資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