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財說
2023年雖然剛要過半,作為首家在港澳均擁有全功能附屬商業銀行的城商行,廈門國際銀行不僅IPO計劃多年未果,2023年更是頻出大額罰單。
(資料圖)
日前,監管信息披露顯示,因21項違規,廈門國際銀行被合計罰沒1397.23萬元,另有多名當事人被警告或罰款。此前2月份,該行還有一張超800萬的罰單,1月份也有合計超400萬的罰單。也就是說,上半年廈門國際銀行被罰金額已超2000萬。
很多時候違規高發和資產質量惡化常常并行,《全球財說》發現,廈門國際銀行2022年資產質量水平偏差,不良雙升,撥備覆蓋水平也比較低,90天內逾期和1年以上逾期均上行。
這對今年剛被任命的新行長曹云川而言是個嚴峻的考驗。
資產質量水平惡化
“本行始終堅持貫徹國家政策和監管導向......”這是廈門國際銀行在2022年報中的態度,但根據此次21項違規事項,很難證明其真正進行了貫徹。
其中涉及貸款違規的就有若干項,總結下就是貸前貸后管理不嚴格,貸款挪用現象較為嚴重,包括:
1、流貸額度測算等貸前調查不盡職;
2、貸后管理流于形式;
3、貸款三查不到位,個人經營貸款被挪用于證券、房地產和民間融資等限制性領域;
4、通過銀信合作,違規向房地產項目發放流動資金貸款;
5、貸款三查缺位,未發現申貸材料造假;
6、存貸掛鉤;
7、貸款挪用于股權投資;
8、項目貸款用途不規范。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個人經營貸款出現被挪用于房地產,從銀行主觀上,還主動違規向房地產項目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截至2022年末,房地產貸款是該行第三大貸款行業,如果把違規的算上,房地產貸款占比是否又會進一步提升?我們無從得知。
資產質量管理方面也存違規,包括:與發行人簽訂補充協議或在發行文件中設置矛盾條款,少計加權風險資產;接受虛假投資底單,少計風險加權資產;資產分類不準確;通過承諾兜底相關風險、優惠授信等方式承債式盤轉不良資產,擴大風險敞口,掩蓋資產質量。
這部分違規手段無外乎是為了粉飾資產質量,實現報表上數據的“合規”。
2022年廈門國際銀行資產質量已然“不好看”。不良雙升,撥備下降,數據顯示近三年來,該行不良貸款率連續增長,從低于1%上升至1.26%,撥備覆蓋率消耗很快,從2020年的259.8%一路消耗至2022年的168.42%,撥備水平已經偏低。
不良貸款余額2022年也同比增長29.45%。貸款五級分類中關注類貸款、可疑類和損失類貸款均上升,意味著不良和撥備消耗上升的勢頭還未看到止勢。逾期貸款也大幅增長,2022年同比增長59.24%。其中逾期1天至90天的貸款和逾期1年至3年的貸款大增,分別激增100.4%和462.05%,逾期3年以上的貸款也在增長。核銷貸款也在增長,同比增長40.21%,這也進一步解釋了撥備緣何消耗偏快。
從報表數據看,廈門國際銀行資產質量水平表現已然偏差,再結合前述監管提出的資產質量管理違規事項,該行實際資產質量狀況是否更加惡化?
通過“向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回函;向檢查組提供隱瞞重要事實的材料?!边`規事項的表述,可一定程度上推測出會計師事務所及檢查組已察覺到一些問題,但該行表現出的行為比較惡劣。
實際上,該行類似問題并不是此次罰單才出現,例如今年2 月,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又因 12 項違規,被北京銀保監罰款 810 萬元,同時 13 名相關業務負責人累計被罰 60 萬元。違法違規事實有 9 項,涉及貸款的包括相關合規性審查失職、證明材料造假、貸款風險分類不真實等等。
盈利動能下降
廈門國際銀行資產質量狀況差,但其業績在財報上顯示是增長的。
該行2022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實現了增長,分別同比增長2%和10.89%??雌饋砻菜七€挺不錯的樣子。但深入看財報后,《全球財說》發現其實際盈利動能下降。
該行主營業務能力下降,其凈利息收入同比下降了8.28%,拉升營收的是凈非利息收入,同比大增51%。而在凈非利息收入中,代表中間業務能力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實則是下降的,同比下降1.71%,實際上,這個下降比例看起來也有些問題:2022年,該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的主力全線下降,即擔保及承諾業務、代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顧問及服務咨詢費、理財業務、銀行卡業務、結算與清算業務、電子銀行業務均齊頭大幅下降,而“其他”這個看不出內容的科目卻異軍突起,暴增1498.16%,力挽狂瀾,做到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的“老二”位置,減緩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的降幅。
拉動非利息凈收入增長的主力則是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等拉動,該幾項業務增長的可持續性則存疑。未來該行業績能否繼續表現為增長,并不好推斷。
此外,該行營業收入增長僅為個位數,凈利潤如何實現兩位數增長?主要是所得稅費用的功勞,其所得稅費用2022年同比下降了75.68%。
成本收入比也進一步印證了經營效率問題,自2020年以來該行成本收入比持續上升,從26.9%上升至2022年的34.72%。顯示出經營效率偏低的問題。
廈門國際銀行成立于1985年8月底,總部位于廈門,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于2013年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從中外合資銀行改制為中資商業銀行。其去年新總部大廈破土動工。
今年年初新行長正式上任。2月,該行原監事長曹云川獲準擔任廈門國際銀行行長一職。
公開資料顯示,曹云川出生于1972年,在加入廈門國際銀行之前,曾先后擔任工行廈門分行國際業務處副處長、營業部副總經理,工行首爾分行信用風險管理部主管、分行副總經理兼大林分行總經理,工行總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工行新加坡分行副總經理等職位。2021年,曹云川正式進入廈門國際銀行,擔任總行黨委委員、監事長。
廈門國際銀行的董事長王曉健同樣是一位“70后”。資料顯示,王曉健出生于1973年,是廈門農商行第一任董事長,一直到2020年9月16日出任廈門國際銀行的董事長。王曉健也是工行出身,自畢業起就在工行廈門分行從辦事員做起,在離開工行廈門分行之前,其職位是工行廈門分行辦公室主任。
顯然,王曉健在工行職位及經歷尚不及曹云川,且其還較曹云川小約1歲。兩位原工行同事“搭班”能為廈門國際銀行帶來什么改變,《全球財說》將持續關注。
敬告讀者:本文基于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