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圣張仲景到底有多牛?“牛”上微博熱搜,并最終獲得1.6億+的閱讀量,3.4萬+的討論量。
早在3月,醫圣張仲景同名中醫藥文化題材人物劇《醫圣》在河南衛視首播,上映21天全網播放量5000萬+,連續3周登上劇集熱播榜單,熱度指數位列電視劇月榜第14位。同時在騰訊、優酷、樂視等網絡平臺均可收看,再次引發全網關注,《醫圣》張仲景到底有多牛登上微博熱搜。6月以來《醫圣》又陸續登陸湖北衛視、遼寧衛視、重慶衛視,再次掀起一股中醫熱潮。
在歷史書上,無論是《后漢書》還是《三國志》中都沒有張仲景的傳記。但關于張仲景醫術高超的故事卻一代代流傳下來。
晉朝醫學家皇甫謐在《針灸甲乙經》中記載了張仲景“候色斷死期”的經歷:
有一天,他見到侍中王仲宣,這時王仲宣二十多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張仲景卻斷定說他有病,并且告訴他這種病四十歲時才能發作,癥狀是掉眉毛,眉毛掉完后半年就會死,讓他趕快服用“五石湯”。
《醫圣》電視劇片段
王仲宣聽了這話,認為他是胡說八道,根本不相信,沒有吃藥。
又過了3天,張仲景看了看他的臉色說:你的氣色根本不象吃過藥的樣子,你為什么這樣輕視自己的生命呢?然而王仲宣仍然執迷不悟,不肯相信仲景的話。20年后,果然王仲宣開始掉眉毛,又過了187天,就不幸死去了。
雖然也有人說王仲宣死于傳染病,但為什么關于張仲景有那么多神奇的故事流傳呢?張仲景又是如何成長為一代名醫?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醫圣張仲景的歷史,電視連續劇《醫圣》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醫圣》是由深圳大宅門影業公司和仲景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攝制,回顧中醫藥奠基人張仲景生平的電視劇。電視劇由白濤執導,劉牧、常鋮等實力派演員主演,講述了醫圣張仲景年幼立志學醫、中年坐堂救人和編撰《傷寒雜病論》等人生經歷。
《傷寒雜病論》系統地概括了“辨證施治”的理論,為我國中醫病因學說和方劑學說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后來該書被奉為“方書之祖”,張仲景也被譽為“經方大師”。《傷寒雜病論》還融理、法、方、藥為一爐,開辨證論治之先河,為中醫藥發展奠定了基礎,至今仍是我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
補腎名方“六味地黃丸”,最早就源自醫圣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后經宋代名醫錢乙加減化裁,只保留了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六味藥材,稱之為“六味地黃丸”。
仲景六味地黃丸也是《醫圣》電視劇聯合攝制方仲景宛西制藥的代表產品,企業扎根醫圣張仲景故里南陽,堅持“藥材好,藥才好”的制藥理念,在藥材道地產區建立六大GAP藥材基地,讓生產過程可追溯,保證藥材來源明明白白,消費用藥安安心心。同時傳承仲景文化,傳播張仲景經典經方,致力于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