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由我市主持完成的科技項目——開農系列高油酸花生遺傳解析與優異種質創制,順利通過驗收。此項目完成了高油酸花生栽培種全基因組測序工作,這在國際上是首次!”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專業技術人員說道。
高油酸花生變身“致富果”,實現了該領域基礎研究“從0到1”的跨越。技術破冰引領產業發展,現實生產力加速形成。
記者昨日從市委改革辦獲悉,近年來,我市注重提升全市科技創新合力,通過科學謀劃、系統布局,著力調整優化計劃體系,著力改進科技項目管理,著力完善項目監督機制,有效發揮科技項目創新引領作用,為升級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注入強大動力。
頂層設計精準施策。我市聚焦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加強技術預測和技術需求征集等基礎性工作,凝練形成氫能儲能、前沿新材料、先進制造、生物育種等20類重點課題研究支持方向,納入《開封市“十四五”科技創新和一流創新生態建設規劃》進行專章部署,統籌科技創新資源向經濟社會發展最迫切的重大需求集中、向重點領域關鍵行業傾斜。
機制引領匯聚合力。我市以產業需求為牽引,改革以往自下而上、單一被動的受理方式,綜合運用主動布局、公開征集、自主申報等多種方式,遴選、儲備科技項目。完善“企業出題、政府立題、人才破題”的科研組織模式,重塑形成重大科技專項、“揭榜掛帥”項目為引領,重點研發專項為導向,重點研發與推廣專項、技術創新引導專項為支撐,聯合基金項目為探索的科技計劃項目體系,以滿足各類創新主體需求。緊扣區域內文旅產業發展,2023年增設科技文化融合專項,加快推動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助力文旅強市戰略。
規范管理提升效能。我市出臺《開封市科技監督和評估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將監督和評估工作內容和要求融入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全過程,強化科技項目事前風險防范,事中、事后的監督、績效評估和責任倒查,解決長期以來科技項目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促進科技項目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分年度編制項目指南,進一步細化支持方向,明確各類項目申報條件、申報要求、申請流程等,加強市級科技計劃組織實施的銜接協同,確保科技項目實施取得實效。
優化經費主體流向。按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我市圍繞裝備制造、高端儀器儀表、前沿新材料、現代農業等重點領域配置科技資源,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對列為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專項的項目,每項支持額度分別不低于100萬元、50萬元,對特別重大的項目“一事一議”,財政引導企業研發投入系數不低于3倍,促進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統籌推進項目集群。去年以來,我市聚焦國家、省重大戰略和開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企業作為主要攻關力量,組織實施國家級、省級科技項目26項,市級科技項目332項,財政支持資金近5000萬元,推動形成一批能夠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創新成果,持續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糧食物流多式聯運高效銜接裝備研發與示范”項目獲科技部立項,實現開封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零突破。
“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這是我市創新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科技創新成果將源源不斷涌現,為開封勇做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