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具備足夠寬的安全“護城河”,是衡量一家企業能否長期有效發展的重要標志,即使是已經成為硅片龍頭的隆基股份(601012.SH)對此也不敢有絲毫放松。
3月21日晚,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為保障公司多晶硅料的穩定供應,公司8家子公司與通威股份(600438.SH)的4家子公司簽訂了多晶硅料長單采購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多晶硅料交易數量為20.36萬噸。預估合同總金額約442億元(不含稅),合同總金額占公司2020年度經審計營業成本的107.42%。
此次重大采購,引發隆基股份投資者熱議,有人認為是“超級大利好,證明訂單充足且生產材料保價保供”。
“與通威簽訂兩年的供應合同,主要是為了保障供應。”3月22日,隆基股份相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未來的產能比較大,因此對硅料的需求量也比較大。
2022年3月21日,隆基股份旗下的8家子公司簽訂了多晶硅料長單采購協議。視覺中國
三年前戰略協議的延伸
從2021年以來,光伏產業步入了快速發展變化的新階段,光伏產品的盈利水平受原材料價格波動、終端市場需求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穩定的原料供應對于硅片企業來說非常重要。
2022年3月21日晚,隆基股份披露的“關于簽訂重大采購合同的公告”顯示,本次采購合同是基于雙方2020年9月25日達成的《合作協議》簽訂的日常經營性長單采購合同,如按照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2022年3月16日公布的單晶高純硅料成交均價24.53萬元/噸測算,預估本合同總金額約442億元,合同總金額占公司2020年度經審計營業成本的107.42%。
“隆基與通威的戰略合作最早是在2019年6月簽訂的,后來在2020年9月下旬進行了一次調整,這一次采購合同的簽訂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某券商電新行業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隆基股份既是通威股份的下游客戶,也是通威股份的上游供應商,“隆基的硅片供應給通威生產電池片使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在2019年6月3日,隆基股份與通威股份就簽訂了一次《戰略合作協議》,其中,“通威股份戰略入股隆基股份寧夏銀川15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入股后持有該項目30%股權;隆基股份按照對等金額戰略入股通威股份包頭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入股后持有該項目30%股權。”
另外,雙方在供應鏈合作方面達成一致,即“2020-2022年,隆基股份每年向通威股份包頭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的項目公司采購的高純晶硅數量不少于隆基股份擁有該項目公司權益產能的2.5倍(3.75萬噸)。”
同樣,“通威股份每年向隆基股份銀川15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的項目公司采購的單晶硅片數量不少于通威股份擁有該項目公司權益產能的2.5倍(12.5GW)。”
到了2020年9月25日,考慮市場變化和雙方需要,雙方對合作的相關事項進行了調整,隆基股份與通威股份再度簽訂了《合作協議》《關于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協議》和《關于云南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投資協議》,就隆基股份參股投資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永祥新能源”)和云南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下稱“云南通威”),并與通威股份建立長期穩定的多晶硅料供需關系達成合作意向。
按照合作協議,永祥新能源的一期高純晶硅項目實際年產能3.5萬噸,通威股份擬對其進行增資擴產,擴產后設計年產7.5萬噸,隆基股份同意保持15%持股比例同步增資。隆基股份擬參股投資云南通威(通威股份保山4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實施主體),參股后持股比例49%。
隆基股份與通威股份以每年10.18萬噸多晶硅料的交易量為基礎目標,即“隆基股份的硅料需求優先從通威股份采購,通威股份硅料優先保障供給隆基股份”。
在此基礎上,2022年3月21日,隆基股份旗下的8家子公司簽訂了多晶硅料長單采購協議,根據協議,雙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多晶硅料交易數量為20.36萬噸。
上述隆基股份相關人士表示,公司硅料供應商也比較多,“國內的幾家硅料企業都是我們的供應商,只是采購數量不同而已。”
硅料產能增量遠水難解近渴
截至2022年3月16日,多晶硅再度漲價,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4.2-25.1萬元/噸,成交均價上漲至24.78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49%;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24.0-24.9萬元/噸,成交均價上漲至24.53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57%。
“硅料之前的供給緊張,主要是前兩年沒有新增的產能,但是這兩年的新增需求開始釋放,所以這個環節就顯得比較緊缺。”上述隆基股份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每個月都有新增產能的釋放,但是短期內還不能全部滿足下游需求,“這種供需緊張的局面至少要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才有緩解的可能性,而且這還要看下游需求的情況。”
在采訪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從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通威、大全、保利協鑫、亞洲硅業等大型硅料廠商的新建硅料產能陸續啟動投產。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截至目前公布新建、擬建多晶硅項目的新進企業已有16家,規劃產能共計超過170萬噸/年,若包括現有在產企業擴產產能,總增量將達到350萬噸/年左右,2025年終端需求樂觀預計400GW,硅料需求量約150萬噸,相比2021年需求增量約90萬噸,可見擴建產能增量明顯大于需求增量。
“國內目前生產多晶硅的企業大概是13家,但是海外企業檢修及運輸等問題將導致國內進口量受一定程度影響,故4月份國內硅料供應雖有增量但仍不及預期。”上述某券商電新行業分析師坦言,“但是今年二季度,前期新產能會陸續達產和充分釋放,因此預計硅料需求的增幅將更多集中在即將新釋放的產能部分,價格應該會有所松動。”
拓寬供應鏈安全“護城河”
實際上,隆基股份不僅僅是一家硅片生產商,它的組件出貨量高踞全球第一,這家公司更像是一家光伏全產業鏈的企業。
PV infoLink的數據顯示,隆基股份繼2020年成為全球組件出貨第一名后,2021年仍持續穩坐第一名的龍頭寶座,其內外銷組件出貨總量遠超第二名10GW以上。
從隆基股份近年來的戰略布局來看,該公司對于光伏產業鏈的擴張一直沒有停止腳步。
2022年3月12日,隆基股份與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就公司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蘇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3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及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達成合作意向,預計投資金額約195億元。
2022年3月4日,隆基股份與曲靖市人民政府、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了《曲靖(二期)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硅片項目投資補充協議》,曲靖(二期)單晶硅棒項目投資規模維持年產20GW不變,單晶硅片項目投資規模由年產20GW變更為30GW。
2021年12月31日,隆基股份發布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計劃募集資金70億元分別投資于“年產15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年產3GW單晶電池制造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上述券商電新行業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隆基股份如此“大張旗鼓”地從上游一直布局到下游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上下游一體化的綜合競爭優勢,“與通威簽訂兩年的硅料供應長單,也是為了拓寬供應鏈的‘護城河’,讓其競爭對手追不上自己。雖然是鎖量不鎖價,但是在硅料緊缺、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隆基股份能夠鎖定兩年的供應量,至少也說明其供應鏈管理能力是不錯的,未來產能不會受到硅料行業供給波動的影響。更何況,隆基又不是僅有通威一家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