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落實“十四五”規劃和碳達峰目標的關鍵一年,國家能源局及時印發《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根據國家能源局3月29日下發的《指導意見》,2022年,我國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標包括,增強供應保障能力,穩步推進結構轉型,著力提高質量效率。
《指導意見》強調,在夯實能源供應保障基礎的同時,也要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其中,針對今年能源結構目標,《指導意見》指出,煤炭消費比重穩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電能替代電量1800億千瓦時左右,風電、光伏發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2.2%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2021年提出的11%占比數字,今年,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進一步提升。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風光發電量占比的提升和市場預期是比較接近的,每年都提升一個多百分點。”
該分析師亦認為,《指導意見》所展示出的大方向依然是做好能源保障供應和新能源共同發展的“齊步走”。
能源供應結構持續轉型
根據日前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下稱《規劃》),“十四五”時期,我國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是: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能源低碳轉型成效顯著,能源系統效率大幅提高,創新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普遍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而在能源保障和低碳轉型方面,《規劃》分別提出,到2025年,國內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原油年產量回升并穩定在2億噸水平,天然氣年產量達到2300億立方米以上,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約30億千瓦,能源儲備體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計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39%左右,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電能占終端用能比重達到30%左右。
于是,《指導意見》具體明確了2022年的相關數據目標。
其中,在能源生產方面,今年全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4.1億噸標準煤左右,原油產量2億噸左右,天然氣產量2140億立方米左右;保障電力充足供應,電力裝機達到26億千瓦左右,發電量達到9.07萬億千瓦時左右,新增頂峰發電能力8000萬千瓦以上,“西電東送”輸電能力達到2.9億千瓦左右。
在結構轉型方面,煤炭消費比重穩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電能替代電量1800億千瓦時左右,風電、光伏發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2.2%左右。
“當前,增強能源安全穩定供應能力依舊是首要位置。”前述分析師認為,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綠色低碳轉型將是重點方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今年要“以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為首要任務,著力增強國內能源生產保障能力,切實把能源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具體措施包括三大層面:加強煤炭煤電兜底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積極推進輸電通道規劃建設。這其中,《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完成2022年原油產量重回2億噸、天然氣產量持續穩步上產的既定目標。而針對煤炭產能供應,《指導意見》表示,要統籌資源接續和礦區可持續發展,有序核準一批優質先進產能煤礦。加快推進在建煤礦建設投產,推動符合條件的應急保供產能轉化為常態化產能。
“煤電作為我國當前的主體性電源,在‘十四五’期間仍要發揮支撐性調節性作用。”首創證券認為,在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之下,未來我國煤價有望控制在合理區間。
風光發電占比穩步提升
截至“十三五”時期末,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已經取得顯著成效,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9%,煤炭消費比重下降至56.8%,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
而進入“十四五”以來,我國能源轉型持續突破,新能源發電行業表現尤其亮眼。
根據國家能源局2021年年末公布的“年終成績單”,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水電、風電裝機均超3億千瓦,海上風電裝機規模躍居世界第一;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大關,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事實上,衡量能源結構優化的一項重要參考數據則是發電量占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根據《指導意見》,今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占比進一步提升。
根據國家能源局2021年印發的《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1%左右。而在今年,這一比重將增至12.2%左右。
發電量占比的提升,離不開裝機規模的增長。
《指導意見》明確,今年將繼續大力發展風電光伏。例如,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優化近海風電布局,開展深遠海風電建設示范,穩妥推動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積極推進水風光互補基地建設,繼續實施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加強實施情況監管等。
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建設,是今年新能源發電裝機量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下發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的通知中提出,以庫布齊、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沙漠為重點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到2030年,規劃建設風光基地總裝機約4.55億千瓦。
據悉,我國第一批近1億千瓦規模的風電光伏大基地項目正在有序建設中,第二批風光大基地集中在三北地區。對此,東方證券認為,第二批風光大基地更加關注消納,結合基地周邊已有的煤炭電源,利用火電的調峰能力,開展“火電+新能源”聯合送出,故本批次更多以外送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