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沖突或推動全球糧價高位續漲。
據海關總署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2020年,中國玉米、小麥和稻谷的進口來源國中,份額前三的國家或地區占比合計分別為96.5%、75.6%、73.6%,高度集中。
烏克蘭是中國最大的玉米進口來源國,2020年占比達55.7%。地緣政治事件對烏克蘭玉米種植預計有較大沖擊。
另據媒體報道,烏克蘭農業部長表示,烏克蘭今年的春播面積可能會比2021年的規模減少一半以上,從1500萬公頃下降到約700萬公頃。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估計,小麥價格可能會再上漲三分之一。俄羅斯還是化肥關鍵生產原料的最大供應國。
這已對國內市場造成實際沖擊。
Wind數據顯示,上周(3.19-3.25),國內大豆現貨平均價突破5500元/噸大關,達5504.74元/噸,周均價同比+9.8%,月環比+4.5%;國內豆粕現貨均價5180元/噸,同比+54.4%,月環比+13.0%,其中,3月23日達歷史最高位5222元/噸,大豆、豆粕現貨價均創歷史新高。
國際CBOT大豆期貨價格周度均價1704.35美分/蒲式耳,同比+20.2%,月環比+3.8%,為近10年來最高點;CBOT豆粕期貨價格周度均價483.14美分/噸,同比+20.5%,月環比+4.9%,為9年來最高點。
據央視財經報道,在江西贛州,有生豬養殖戶表示,現在養一頭豬要虧500元左右。據測算,飼料成本約占到生豬養殖成本的五成至七成。
一場糧食安全保衛戰,正在展開。
牢牢守住糧食安全的底線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將保障糧食安全提升到了新高度。
文件明確指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需要牢牢守住的兩條底線之一,這是歷年中央一號文件里的首次。
第二,文件第一章即為“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第一條即為“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對比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只在第三章中的第七條“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中,提到“‘十四五’時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水平”。
第三,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而2022年要求“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
必須確保中國糧食自給率的穩定。
Wind數據顯示,2008年到2021年,中國糧食產量從5.3億噸提高到6.8億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9%。
同期,中國糧食進口數量從4131萬噸提高到1.65億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1.2%。中國糧食出口規模較小,2019年是高點,但也只有434萬噸。
據平安證券測算,如果用糧食產量/(糧食產量+糧食進口量-糧食出口量)來衡量糧食自給率,中國糧食自給率從2008年的93.4%,逐步下降到2021年的80.9%。
在此基礎上,為全力抓好糧食生產,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還做了一系列具體部署。
一方面,繼續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在具體部署上,和往年中央一號文件相比,今年最大的變化是強化了考核責任。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逐級分解下達,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在耕地用途管理方面,強化管制,嚴格管控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
同時,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階段性任務。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多渠道增加投入,2022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億畝,以完成2022年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的階段性任務。
此外,對各省市自治區根據在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中的歸類落實不同要求。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三大區域都要保面積、保產量,不斷提高主產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切實穩定和提高主銷區糧食自給率,確保產銷平衡區糧食基本自給,提出了差異化的要求。
中央一號文件還強調,要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其次,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政策,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省產量大縣全覆蓋。據預算安排,2022年財政資金用于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安排為416.39億元,同比增長30.8%。
豬企們的應對
眼下,受糧食漲價影響最大的豬企們也在做著調整。
溫氏股份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其已及時調整飼料配方,平衡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
溫氏股份披露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養豬業務飼料配方中玉米使用量占比低于10%,豆粕使用量占比低于5%,能量類原料更多采用小麥、高粱、稻谷/糙米混合物等代替,蛋白類原料更多使用雜粕等代替。
“相比于中小養殖戶而言,大型養殖企業在飼料成本控制方面往往具有優勢。充分發揮飼料原料集采優勢和飼料營養配方技術優勢,加大優勢原料使用規模,有效控制飼料成本。2022年1-2月豬料生產成本同比上漲約5%?!睖厥瞎煞莞吖芊Q。
饒是如此,在去年,受生豬價格大幅下降,飼料成本連續上漲影響,溫氏股份預虧133.37億元。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則在今年相關提案中建議,應該放寬政策,緩解原料短期供需缺口,優化長期戰略布局。
“一方面,以有效舉措緩解短期供需緊張,如放開南美國家的玉米進口限制、適度增加民營企業進口玉米的貿易配額規模,強化配額外進口谷物的戰略對接,提高整體市場競爭力和運作效率等。以政策推動長期戰略布局,鼓勵和保護農民種植油菜籽和大豆等油料作物,提高國內油脂油料產能;支持企業在大宗商品供應鏈體系的數字化轉型,引導和指導企業參與對行情的研究預判,從而減少采購誤判損失,提高資金效率?!眲⒂篮梅Q。
他還表示,要鼓勵飼料企業通過不斷優化飼料配方、養殖企業優化養殖方式,實現節糧目標。包括大力推廣數字化飼料配方技術、精準飼喂技術,對飼料養殖企業的軟硬件技術改造給予資金補貼和支持,對養殖企業以采購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精準飼喂水平,給予資金獎勵、信貸支持等;出臺專項政策,支持龍頭企業參與雜粕、糧食加工副產物、食用動物副產品和微生物蛋白、昆蟲蛋白等蛋白飼料資源的研發利用等。
劉永好另建議,在當前養殖企業普遍虧損情況下,國家和相關部門應出臺政策,加大對企業自研節糧育種項目的資金扶持。
值得注意的是,新希望似乎將長期應對放在了技術上。
“通過科學育種,使得豬、雞吃得少一些、長快一些,一年時間,能夠達到目標的三分之一。第二個三分之一,是通過飼料配方技術,提升轉化率三分之一。第三點,數字化轉型,使得操作現場更合理、規范,減少能源浪費。從今年(2022年)開始,我們要為國家節省77萬畝耕地所產的糧食。連續五年,就可以達到三四百萬畝耕地產量。”劉永好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去年,新希望凈虧損在86億至96億元區間,同比下降273.94%-294.17%。該公司是新希望集團在農業板塊的上市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