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資本市場訊 當地時間6月6日美政府宣布,將對來自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的光伏組件產品給予24個月的關稅豁免,確保美國能夠獲得充足的太陽能組件供應以滿足發電需求。
盡管這一政策劍指東南亞市場,但目前來看,諸如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頭部光伏企業已在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安營扎寨”,并將其作為銷往海外市場的重要“跳板”。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豁免關稅反映美國光伏對中國供應鏈的高度依賴,亦是抑制通脹的應對措施。
東南亞光伏組件被“松綁”
早在今年2月,美國太陽能設備制造商Auxin Solar(下稱“奧克辛公司”)向美國商務部指控,中國太陽能組件制造商通過將生產轉移到東南亞國家來規避美國對中國制造太陽能產品的現有懲罰性關稅,涉及隆基綠能、晶科能源、阿特斯太陽能、天合光能等。
隨后,美國商務部于3月份展開對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太陽能產品發起反規避關稅的調查,一旦調查落地,可能導致250%的追溯性關稅。
然而,由于美國80%光伏組件從上述四個東南亞國家進口,該請愿引發了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的反對。
據SEIA調查,中國廠商向美國組件發貨有四分之三出現延遲或取消,美國市場組件供應大幅下降,且面臨裝機量下滑、組件價格上漲等壓力。
《華爾街日報》甚至在一篇報道中,將發出請愿的奧克辛公司稱為“最討人厭的光伏公司”。
在多重壓力之下,6月6日,美國白宮正式宣布,將采取行政措施,推動美國太陽能電池板等的生產。相關舉措包括,將對進口自東南亞四國的太陽能電池相關產品給予2年的關稅豁免。并提出美國現在有望在2024 年之前將其太陽能制造能力提高兩倍。
“去年美國光伏7成來自進口,在光伏裝機需求持續上升,以及美國2035年前電網全面脫碳的新能源發展目標之下,沒辦法擺脫對中國光伏的依賴,再加上美國近期通脹壓力明顯加大,為緩解企業和消費者價格壓力,這個時候取消東南亞光伏高額關稅是應急之需。”汽車分析師林示對財經網說道。
中信證券認為,由于目前美國光伏制造能力捉襟見肘,本土產能不足8GW,2021年逾7成光伏產品來自進口,在光伏裝機需求持續放量,以及拜登政府2035年前電網全面脫碳的新能源發展目標之下,無法擺脫對中國光伏供應鏈的依賴。
中銀國際證券則在研報中指出,前述關稅豁免的新措施或將快速解除供應緊缺對當地光伏需求的壓制,東南亞對美國光伏組件出口有望迎來反彈,美國全年新增光伏裝機預期或恢復到30GW 以上,進一步帶動全球光伏裝機需求超預期。
直接利好光伏企業?隆基:影響待評估
受該消息影響,6月6日(周一)美股光伏概念股集體走高,大全新能源(DQ.US)漲超10%,晶科能源(JKS.US)最高漲10.7%,阿特斯太陽能(CSIQ.US)最高漲9.8%。
在業內人士來看,二級市場迅速做出反應的原因為,美國豁免東南亞四國光伏組件關稅對國內光伏企業而言是直接利好。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坤稱,“受益最大的還是我國的光伏企業,尤其是在這些國家有生產基地的大型光伏企業。”
事實上,在中美光伏產業近10年的博弈過程中,在光伏關稅、成本等方面具備優勢的東南亞成為光伏投資洼地。2015年起,晶科能源率先在馬來西亞建廠,隨后隆基綠能也采取“收購+投資”的方式打入東南亞市場。
截至2022年初,晶科能源在馬來西亞的電池、組件產能分別達7GW,越南硅片產能達7GW。天合光能在越南、泰國合計共6GW電池、組件產能。隆基綠能目前在越南擁有電池、組件產能分別為5GW和10GW;在馬來西亞擁有光伏全產業鏈產能。
此外,頭部光伏企業均有在東南亞地區的擴產規劃。據了解,隆基綠能計劃2022年在馬來西亞擴建3.5GW拉棒切片產能,將產能提升至4.1GW;天合將在東南亞投建新的硅片產能;晶澳計劃越南擴產2.5GW硅片產能,馬來西亞擴產1.3GW電池產能。
談及該政策對公司的影響,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對財經網表示,公司不依賴某個單一市場,隆基已實現從全球出貨領先到細分市場全面領先。消息對公司的影響還待進一步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東南亞地區獲得2年的關稅豁免,但據美國商務部消息,針對東南亞四國光伏產品開展的反規避調查仍將繼續。
對此,上海瀛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翁冠星律師對財經網表示:“此次所謂24個月的關稅豁免,僅僅是對于一項尚未有結論的調查的‘延期處理’,不代表太陽能組件的貿易壁壘已經解除。”
在他看來,此次豁免無疑是利好國內光伏企業通過第三國向美國市場投放產品的。但考慮到美國國內對于光伏行業的重視,包括不惜動用《國防生產法》來解決光伏行業的困局。從長期來看美國對于中國光伏企業的限制和圍剿不會改變。
同時,翁冠星律師建議稱,中國企業應當未雨綢繆,從專利上搶奪上游話語權;在國際市場上避免內部斗爭互相壓價從而爭奪一定的定價權;國內司法系統要更好地適用阻斷條例和反外國制裁法,切實保護“走出去”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合法權益。
李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