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對簿公堂、股權競拍,華創證券入主太平洋證券終于塵埃落定。但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文明律師曾分析指出,券商之間的并購主要考慮優勢互補,股東背景、資產狀況、業務、區域邊界、人才梯隊和組織文化的差異,都可能帶來并購整合的困難。
6月15日晚間,華創陽安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子公司華創證券收到法院出具的《成交確認書》,后續將依據成交確認書推動太平洋證券主要股東資格申報及股權過戶等相關事宜。
此前,華創證券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組織的司法拍賣中,以17.26億元競得北京嘉裕持有的太平洋證券10.92%股份。在連續大幅反彈后,太平洋當前市值高達224.3億。華創證券紙面獲利已經5億左右。
公開信息顯示,北京嘉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裕投資”)持有太平洋證券10.92%股權,系第一大股東。因此,股權過戶完成后,華創證券將取代嘉裕投資成為太平洋證券的新任第一大股東。
財經網注意到,華創證券早在2019年就希望成為太平洋證券的重要股東。
當年11月15日,華創證券與嘉裕投資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及《表決權委托協議》,約定華創證券以5.50元/股的價格受讓北京嘉裕持有的太平洋證券總股本5.87%的股份(400000000股,約22億元),并接受北京嘉裕持有太平洋證券剩余股份5.05%的表決權委托。
隨后,華創證券向北京嘉裕支付了15億元的保證金。但該交易最終終止,按照雙方協議,嘉裕投資應按約定返還華創證券支付的保證金及利息,但嘉裕投資未能按協議約定如期履行還款義務,僅還資5000萬元。
嘉裕投資的違約導致雙方對簿公堂。先是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嘉裕投資持有的太平洋證券股份實施凍結,后是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定于今年5月26日10時至5月27日10時將嘉裕投資持有的太平洋證券股份進行公開拍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拍賣標的物評估價為21.58億元(2.90元/股),起拍價為17.26億元(2.32元/股)。在太平洋證券股權的拍賣過程中,據此前媒體報道,拍賣競價周期為1天,其中有192人關注、13萬多次圍觀,但全程參與報名的只有華創證券一家。
最終,華創證券以起拍價競得北京嘉裕持有的太平洋證券10.92%的股份。相比2019年的協議受讓價,本次華創證券少花了4.74億元,相當于打了八折。
競拍落槌后,華創陽安曾公告稱,該交易“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華創證券在西南區域的影響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深化西南區域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實現業務高效協同,資源與優勢互補,提升華創證券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從業績情況來看,wind數據顯示,太平洋證券上市15年以來,有3年虧損、8年凈利潤下滑。2022年一季度,太平洋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47億元,同比增長84.04%;凈利潤0.06億元,同比增長64.27%。
對于券商合并,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文明律師曾表示,“例如并購標的本身存在一些問題,則可能在發揮協同效應前成為業務發展的累贅。此外,經營管理班子在合并時的磨合中,如果券商的內控制度、風險預警機制出現漏洞,則可能給公司帶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