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九嶷山創建5A級景區的工作已進行三年,不日將迎來現場驗收,希望能一舉通過、創建成功。”炎炎夏日,位于湖南永州境內的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憑借盎然綠意與清涼解暑吸引大批游客。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員會機關一支社主委、湖南景程智旅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劉源也登臨九嶷山湊了一波“熱鬧”。
作為湖南省自然保護地協會副會長、湖南省國土空間規劃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劉源已成功輔導湖南省4A級景區創建30余家,其主持編制的“鐵馬洲村鄉村振興規劃”和“九嶷山景區專項規劃”被評為湖南省國土空間規劃優秀案例設計二等獎。
劉源于2011年在長沙市加入九三學社,“社內不乏規劃方面的專家,讓我從獨自探索走向了集體協作,視野也進一步拓寬。”劉源坦言,加入九三學社如同漂泊的游子尋到了家鄉,也因此萌生了回饋社會的想法。
劉源主持編制的《古丈縣紅石林鎮鐵馬洲村鄉村振興規劃(2021—2035年)》獲評2022年湖南省優秀國土空間規劃設計和案例二等獎。 受訪者供圖
聚焦文旅規劃助力景區升級
加入九三學社的第二年,劉源當選長沙市芙蓉區第四屆政協委員,后又成為芙蓉區人大代表。在他辦公室的書架上,整齊擺放著《百年中國協商史話》《人民政協工作概要》《怎樣做人大代表:一個人大代表的思考與實踐》等相關書籍,見證著他對“如何發揮好民主黨派人士參政議政職能”的思考與努力。
深耕文旅規劃25年,劉源始終走在區域、城鄉、旅游規劃以及等級景區規劃與創建項目的“第一線”,見證了旅游對地區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
他深知,規劃是“預見未來的藝術”,在平衡保護與開發、文化與商業、短期與長期等多重關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幫助區域資源利用尋到“最優解”。面對履職這一新挑戰,他著手探尋如何將本職工作與履職相結合,使之形成良性循環。
劉源參加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員會成立40周年慶祝大會。 受訪者供圖
靈感源自于生活。連接芙蓉區東西兩岸的瀏陽河大橋是劉源當時上下班的必經之路,目睹了解到西岸高樓林立、東岸產業相對凋零,他不禁問自己:“能否為改變這一狀況做點什么?”
經過深入調研,劉源撰寫了《以瀏陽河為依托打造國際化藝術走廊》的提案,建議充分利用“瀏陽河”品牌優勢,增強一河兩岸的產業凝聚力,打造集婚慶、娛樂、購物、餐飲等功能于一體的新興產業縱軸。
在多部門協同努力下,如今,全長8公里、路幅寬46米的瀏陽河休閑風光帶,已成為當地民眾散步消遣的好去處。站在瀏陽河大橋上,只見西岸片區商業氛圍日益濃厚、城市配套設施逐漸完善,儼然成為芙蓉區經濟發展的又一極。
首份提案即被采納所帶來的成就感,極大激發了劉源的參政熱情。他連續多年參與芙蓉區政協、人大與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員會課題調研,執筆了《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解決自然保護地歷史遺留問題的探索》《關于創建東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建議》等,從專業視角為湖南文旅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踐行履職為民錨定鄉村振興
隨著履職經驗的積累,劉源也逐漸將目光轉向了更廣闊的田野鄉間,并在助力鄉村振興的事業中尋找到了自己新的人生坐標。
2021年,在一次與湖南省科協及湖南省國土空間規劃學(協)會的交談中,劉源了解到湘西州古丈縣紅石林鎮鐵馬洲村因地處偏僻,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但當地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適宜發展茶產業。
劉源走訪慰問已退休的老同志。 受訪者供圖
經過六個月的前期摸排,劉源團隊規劃結合鄉村主要道路形成一條C形特色農業發展軸,以南部現有的茶葉和八月瓜種植產業為基礎,通過擴大種植面積、規范種植技術,做大做強鐵馬洲農業品牌;同時規劃整合古楓樹、溶洞、水庫等優勢資源,形成集民俗休閑、溶洞探險、田園觀光、休閑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鄉野生態休閑度假園。
每年春夏兩季,鐵馬洲村層層疊疊的茶壟、翠綠欲滴的茶葉和漫山遍野縈繞著的茶香,吸引著不少游客自發前往茶園觀光、品茶、體驗采茶樂趣和茶文化,使當地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帶茶”的茶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加入九三學社是幸運的,我現在正借助九三社員這一身份,以專業實踐鋪路、用參政議政搭橋,助力文旅與民生相通。”劉源感慨,在鄉村做民宿規劃時發現道路不暢,他能以委員或代表的身份提出建議推動交通改善;政策鼓勵生態旅游,他能利用自己多年的經驗,將綠水青山轉化為可落地的文旅項目。
除履職工作,劉源還經常組織社員走訪慰問已退休的老同志。他說,九三學社社員提供了許多行業領域的專業建議,他會帶上九三人“長跑者”的心態,繼續走在以文旅推動鄉村振興的路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