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起險企中外合資轉變為外資獨資案例的誕生,一方面說明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為外資加碼中國金融市場提供了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外資持續加碼中國金融市場,表明其對中國金融業的未來發展具有信心,將吸引更多外資機構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外資加碼中國金融市場步伐加快。忠利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忠利保險”)3月25日宣布,已完成對中意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下稱“中意財險”)的股權收購,正式成為中意財險的全資股東。
這意味,第4起險企中外合資轉變為外資獨資案例誕生。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還有一起中外合資險企正在尋求股權轉讓,若成功,也將變身為外資獨資險企。
分析人士表示,這一方面說明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為外資加碼中國金融市場提供了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外資持續加碼中國金融市場,表明其對中國金融業的未來發展具有信心,將吸引更多外資機構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外資股東持續加碼投資
2024年1月,忠利保險以近9900萬歐元收購中意財險51%股權;今年2月,又同意向中意財險增資4000萬歐元。增資后,中意財險注冊資本金將由13億元增加至16.06億元。
忠利保險成立于1831年,業務遍布全球50個國家,在歐洲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業務也在不斷增長。
忠利保險此前表示,收購中意財險是一項長期戰略投資,目的是在中國發展由集團完全擁有和控制的產險業務,擴大中國市場份額,使忠利集團能夠抓住中國市場的增長機遇。忠利保險將尋求擴大在中國的分銷網絡,利用中國對碳中和的投資來擴展綠色商業保險業務。
外資加碼中國金融機構,帶來的不只是資金,還有海外經驗。中意財險首席執行官袁穎暉表示,忠利保險及國際伙伴的專業知識、精湛技能與成功實踐將極大增強中意財險的技術底蘊。
金融業對外開放持續深化
這已是第4起中外合資險企轉變為外資獨資險企的案例。2019年12月,法國安盛集團完成收購安盛天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剩余50%股權,使其成為外資獨資財險公司;2021年12月,匯豐保險(亞洲)有限公司完成持有匯豐人壽100%股權,匯豐人壽由中外合資轉為外資獨資;2022年中德安聯人壽股東變更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獨資控股,使其成為外資獨資人身險公司。
此外,2024年12月,史帶財險發布公告稱,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已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以每股2.5元的價格收購公司原股東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權,股權轉受讓各方已簽署交易協議,待監管批復后生效。一旦完成轉讓,史帶財險將由中外合資轉變為外資獨資。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對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措施,通過放寬業務領域、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審批流程、拓寬企業境外上市渠道等方式,鼓勵和支持更多外資來華展業,并不斷增強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讓來華外資留得住。
根據安永1月底發布的《中國金融改革開放2024年度報告》,2024年,外資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擴大在華展業范圍,多家合資銀行及保險公司中外資股東持續增持股份,外資券商、資產管理機構積極申請在華展業,機構數量再創新高。截至2024年6月末,在華外資法人銀行共41家、外國及港澳臺銀行分行共116家、代表處共127家;全球前40大保險公司中近半數已進入中國。
安永中國金融改革工作組主管江海峰表示,金融改革為中國構建更加健全、高效且符合國際標準的金融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外資金融機構在創新產品和服務、深化跨境合作方面取得豐碩成果,體現了中國金融市場成熟度、穩定性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
韓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