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共選出中國工程院院士84位、外籍院士20位。本次增選后,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為971位,外籍院士總數為111位。本次增選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8歲,最大年齡69歲,最小年齡51歲,60歲(含)以下63位、占75%,男性78位,女性6位。一批長期奮戰在國家重大工程、“卡脖子”技術攻關中的杰出工程科技專家當選,一批長期堅守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西部邊遠地區的杰出工程科技專家當選。
據中國工程院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介紹,在本次院士增選中,中國工程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加強了黨對院士增選工作的領導。本次增選工作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強化國家戰略需求和重大貢獻導向,堅持“四個面向”,重視候選人在重大工程、“卡脖子”技術等國家戰略需求領域作出的貢獻,關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并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候選人。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核物理工程技術專家胡曉棉(女)、電網特高壓技術專家饒宏、微創手術機器人領域技術專家王樹新。
二是更加關注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部邊遠地區的工程科技人才,實施傾斜政策。來自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數十年扎根云南、廣西、甘肅、寧夏、新疆等西部邊遠地區的有12位,占當選院士總數的14%。如扎根邊疆科研46年的農業工程技術專家尹飛虎、世界首座堰塞壩綜合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張宗亮。
三是當選外籍院士具有較高國際聲望和影響力,如算法設計和無線通信專家羅智泉、國際能源署署長法蒂·比羅爾、微納機器人領域國際著名中青年專家孫鈺。
下一步,中國工程院將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帶領廣大院士做永遠跟黨走的忠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斗士、傳承紅色基因的志士、捍衛院士稱號純潔性的衛士,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國家高端智庫作用,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