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審批效率再提升 政務服務上一流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資料圖)
“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青島各級各部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增強為企業服務意識,堅持“有事必應、無事不擾”,大力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打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
優化政務服務流程,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
行政審批是政務服務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辦事是否方便快捷,關乎企業群眾對于政務服務的滿意度。青島各級各部門不斷深化流程再造,壓縮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讓企業群眾通過行政審批提速增效感受到政務服務的優化提升。
明確政務服務事項的服務標準和流程,是提升行政審批質效的前提。市政府辦公廳修訂完成《青島市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3年版)》,研究制定《青島市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動態管理辦法(試行)》,使行政許可事項清單隨上級同步更新,與法律法規規章的“立改廢”及時有效銜接,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決策協調聯動。推動各級各部門嚴格依照清單實施行政許可,防止擴大審批范圍、實施變相行政許可等行為,為企業和群眾打造更加公平高效的審批環境。市行政審批局研究起草《青島市政務服務管理辦法》,從政務服務事項內容、辦理流程、平臺場所等方面,著力推進辦事場所規范化、事項管理清單化、辦事指南同源化、審批流程標準化、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方式便利化、管理考核科學化等“七化”建設,進一步明確政務服務部門職責任務、標準要求,規范政務服務行為。市發展改革委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5月底,363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開工在建336個,開工在建率達92.56%;其中新開工項目176個,新項目開工率達86.7%;年度累計完成投資1237.76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66.95%。
推出一批實招硬招,助力企業群眾辦事速度“再提升”。市交通運輸局開展政務服務集成改革,推出道路貨運企業“1+N”審批模式,為企業提供“線下一次辦”“全程網上辦”“門口就近辦”“跨域遠程辦”等N種個性化審批服務模式,辦理時限由3到7天壓縮至1天。市水務管理局推出《水務系統優化營商環境20條措施》,為企業用戶拓展網上會議評審便捷通道,同一建設項目涉及洪水影響評價類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等多個水行政許可事項,實行“一次申報、合并評審”。市北區行政審批局推進智慧申報平臺升級迭代,通過身份數據“自動填”、歷史數據“選擇填”、共享數據“系統填”等方式,完成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建筑垃圾處置核準等5項高頻事項數字化場景建設,其中,建筑垃圾處置核準通過數據共享、一鍵填報等方式,實現申請材料免提交率70%、申請表單免填寫率80%、打證效率提高90%以上。李滄區依托數字化審批平臺建設,強化線上平臺支撐,通過要素整合、流程再造,對開辦民辦非營利性幼兒園需要的審批關聯事項提供集成式服務“打包”辦理,實現《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與《民辦非企業登記證書》同時申請、并聯審批、同步發證、一次辦結,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辦事便捷度。
創新政務服務方式,增加市場主體獲得感
服務意識強不強、辦事效率高不高,反映的是一個地區的政務服務能力,市場主體對此最有發言權。
“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青島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結合各自工作實際,推出了一系列個性化、精準化服務,增加市場主體獲得感。
企業出考題,部門來答卷。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中級法院等走進青島水務集團環境能源有限公司團島污水處理廠,開展“助企紓困解難題、綠色普法促發展”企業環保法律服務日活動,通過企業“心無旁騖”直面出考題,與部門“推心置腹”交流來答卷,為企業實實在在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在2023年中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營商競爭力綜合指數排名中,青島首次進入全國前十,為省內唯一上榜城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市企業聯合會、市新經濟聯合會在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術(青島)有限公司舉行“創新管理企業行”活動。活動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征集到65家企業的觀摩、對接需求。活動期間,部分銀行、人力資源、律師事務所等服務機構進行了服務對接。許多觀摩企業表示,希望政府持續搭建這樣的平臺,為企業管理人員拓展視野、提高職業能力、參與產業供需對接提供更多的機會。市商務局組織青島部分金融機構和商貿、外貿、外經、電商等商務領域企業召開現場對接會,介紹了商務領域金融惠企政策措施情況,宣講了助企紓困支持企業發展的最新商務政策,參會企業圍繞自身發展現狀進行了交流發言,提出了融資方面的金融需求,并現場與各金融機構進行“面對面”業務對接。
企業有困難,部門來解決。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打造“藍色風暴”執行品牌為主線,開展“護航、能動、智慧、善意、督促”五大執行攻堅行動,及時兌現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今年以來,全市法院開展專項執行行動264次,出動干警3000余人次,執結案件2.4萬件,為各類市場主體執行到位212.5億元,占全省法院執行到位金額26.2%,位居全省第一。市市場監管局服務型執法通過實行事前“體檢式”服務、事中“手術刀式”執法、事后“康復式”回訪,真正實現讓“服務跑在風險前、服務貫穿監管中、服務跟在執法后”,全力打造“預防為主、輕微免罰、重違嚴懲、過罰相當、事后回訪”的執法新模式。實施服務型執法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共辦理免罰案件2286起、免除罰款金額9424余萬元,為3000余家市場主體追回不合法、不合理收費500余萬元,為企業信用修復18588戶次。市市場監管局的服務型執法獲批第八批國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推廣。
提升政務服務水平,讓市場主體在“第一線”辦成事
打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不僅要“辦得快”,還要“辦得好”。一段時間以來,青島各級各部門創新舉措,把政務服務送到企業群眾“家門口”,讓企業群眾更快更好享受到改革紅利,不斷提高政務服務效能。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深入開展“消防審驗專家行”活動,主動進項目、進企業、進部門,送政策、問需求、解難題、促發展,不斷提升消防驗收服務效能,助推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市城市管理局集中安排第一批15位處長進15個大廳,沉浸式體驗大廳窗口服務員工作,傾聽群眾辦事訴求,在服務大廳這個既平凡又關鍵的崗位上摸實情、聽實話、見實效,為廣大市民提供溫馨便捷服務。
在區(市),嶗山區發展改革局印制了嶗山區“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第一、二批)和青島市“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第三批)明白紙,擺放至區政務服務大廳、嶗山稅務大廳、區公積金管理處等窗口的顯著位置,方便企業和群眾查閱政策清單中相關政策。明白紙上印有政策清單簡介及“二維碼”,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可以快速清晰地查閱政策清單中每一項政策內容和責任單位、責任科室、聯系人、聯系電話等,方便企業和群眾根據實際需求咨詢申報相關政策,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城陽區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中心來到城陽街道東旺疃社區,開展不動產登記現場辦證服務。東旺疃社區作為城陽街道的大型社區之一,共拆遷安置居民1800余戶,為讓居民體驗在“家門口”領證的便利,城陽區不動產登記中心主動對接社區,協調稅務部門,共同推進現場辦證工作。當天,工作人員在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開設多個窗口,耐心為群眾解答問題,通過不動產登記遠程業務端進行線上登記申請,經現場收取辦證材料、現場審核、現場發證,僅用20分鐘便完成一宗現場辦證業務。青島市律師行業在“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市、區(市)兩級的69家律師事務所的500余名律師組成了“惠企法律服務團隊”,圍繞營商環境優化,積極搭建與企業溝通聯系的平臺和橋梁,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開展惠企政策解讀活動,積極走訪商業協會,深入中小企業,主動送法送政策上門,不斷擴大法律服務覆蓋面,引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
【來源: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