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候鳥遷徙有3條主要通道經過內蒙古,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候鳥在這些通道上停歇、棲息。眼下,內蒙古通遼科左后旗境內的湖泊、濕地迎來了候鳥遷徙高峰。
在通遼科左后旗的湖泊濕地,上百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白枕鶴、丹頂鶴在濕地和田間覓食嬉戲。同時,數萬只天鵝、大雁、赤麻鴨等鳥類,在落日余暉下,或在水中停歇覓食,或在空中展翅飛翔,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內蒙古科左后旗吉爾嘎朗鎮工作人員韓清玉介紹,當地各大湖泊濕地是各種鳥類遷徙路上的重要中轉站和停歇點,目前監測到遷徙水鳥數量達4萬只以上。預計,它們在當地農田或濕地內停留到11月上中旬,補充完體力后繼續南遷。
通遼市濕地總面積為近10萬公頃。近年來,當地持續加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過境候鳥遷徙環境較為穩定。據最新監測顯示,通遼候鳥種類從148種增加到170余種。
山東東營:黃河故道濕地迎來大批候鳥
近日,在山東東營,黃河故道濕地迎來大批候鳥棲息越冬。
在利津縣的黃河故道濕地,首批抵達的200多只赤麻鴨和500多只大天鵝格外搶眼。赤麻鴨如同身著紅棕色禮服,時而戲水游弋,時而蹁躚飛舞,非常美麗。搶先抵達的這批大天鵝一身雪白的羽毛,顯得悠閑自得。近年來,包括黃河故道濕地在內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新增淡水沼澤濕地7.4萬畝,總面積超過30萬畝,為鳥類繁衍生息提供了多樣棲息地。如今,鳥類已經增加到37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