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清流如翡翠玉帶環繞村莊,叢叢紅杉倒映水面宛若鏡面童話,片片田地種植的有機蔬菜綠意盎然……暖陽下的冬日,走進昆明市盤龍區滇源街道的山鄉田野,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山一景、一村一韻的生態畫卷。
這里是松華壩水庫、盤龍江的源頭,流經壩子的冷水河與牧羊河,自古以來就是昆明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水源地。
滇源街道甸尾村紅杉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退耕還林到荒山綠化,從傳統種植到有機農業……多年來,滇源街道不斷探索綠色發展之路,破解水源保護區的發展之困。“守生態底線、抓綠色發展、促鄉村振興”,鄉村發生實實在在的變化,生態優勢帶來的紅利讓村民們看到了綠色發展的大好前景。
護水清#持續守護好這“一碗水”#每天早上10點,護林員飛加永和他的伙伴們就背上干糧,帶上護林工具,向樹林深處出發。他們是滇源街道辦事處竹園村委會的護林員,每天巡護森林行走的路程在15公里以上。
老昆明人常說的昆明頭上有“一碗水”——松華壩水庫,是昆明主城區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保護好“這碗水”,一直是滇源最重要的使命。一代又一代的滇源人,勠力同心,保護著松華壩水庫的源頭,造就了一個山清水秀、天藍氣清的綠色寶庫。
滇源街道城市管理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馬興旺見證了滇源保護水源的發展變遷。他介紹,過去當地農村生產、生活方式較為落后,農耕面源污染和村鎮生活污染是水庫的主要污染源。如今,通過實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營造防護林帶、加快生態濕地建設等一系列措施,水源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源地保護治理,在過去的20余年間,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松華壩水源保護的措施和辦法,以及10余項生態補償機制。在二級保護區內,把原來的傳統農業種植改為永久生態林和林業基地建設,發展有機種植產業?,F在,滇源街道實施永久生態林和林業基地建設的面積達2.14萬余畝。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也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涵養保護好這片水源地是我們的首要責任?!钡嵩唇值傈h工委書記陳消說。多年來,為保護生態、涵養水源,滇源人大舉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竭力守護水源地。
現在滇源的森林覆蓋率高達71%,牧羊河、冷水河兩條入庫河道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水標準,成功守護了昆明人頭上的“一碗水”。
有機蔬菜包裝車間
興產業#立足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產業#以水源保護為第一要務的長期堅守,讓山青、水綠、村美成為這里最具標識的景致。綠水青山怎樣才能轉化為金山銀山,讓村民們不再徘徊于外出掙錢和種地管家的兩難境地?綠色產業的引入給出了直觀的答案。
“這個是矮腳菠菜,特別受城里人歡迎,現在撒種出苗后會移栽到大棚里去,避免霜凍?!敝兴宕迕褚髸晕闹钢黄杵杈G油油的蔬菜說,這里日產各類蔬菜二三十噸,打包后將通過冷鏈物流運輸,60小時內將送達全國各地商超,并出口香港等地區,以及新加坡等國家。
2016年,蕓嶺鮮生作為中國規?;鷳B有機農業的領先企業落戶滇源街道。依托松華壩水源保護區天然優勢,滇源街道中所村、南營村、甸尾村2600畝基地種植的羅馬生菜、西芹、奶白菜、大西紅柿等30多種有機蔬菜,源源不斷地向盒馬鮮生輸送。
今年7月,全國首個“盒馬有機村”在滇源街道中所村掛牌。這個全國最大的有機蔬菜“盒馬村”,目前已形成完善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帶動了當地500多戶農民就業和增收,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回鄉就業。近日,昆明市在這里頒發出首本“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通過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實現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讓農民成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真正受益者。
“我之前在外面跑車,現在回到村里,和父母一起在基地工作,3人加起來月收入過萬元了,還能照顧到家人,心里很滿意。”殷曉文笑著說。這兩年,隨著村民收入的提高,蔬菜加工車間旁的停車場也悄然發生了變化,過去停放的一排排電動自行車變成了一輛輛小轎車。
蔬菜基地的不遠處,是云南擇藤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滇源工廠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手間竹片飛舞,編織出一個個精美的竹工藝產品。今年4月,該公司在中所村成立了加工廠,村民們“離土不離鄉”,就近就便就業又多了一個新選擇。
因綠結緣,因綠而興。生態優勢是吸引云嶺鮮生、擇藤公司等企業入駐的關鍵因素?!笆卟撕戎饺L大”“蔥郁的綠色與竹產業交相輝映”……綠色產業與生態優勢的“聯姻”,讓人暢想著水源保護區可持續發展的無限未來。
以有機農業、無污染手工業為先導?!澳壳埃嵩匆呀涀叱隽艘粭l環水有機農業發展的路子,通過這條路子,我們實現了土地流轉、農民增收,以及農民的就業,滇源的有機農產品已經銷往北上廣,甚至國外?!钡嵩唇值傈h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姜以才說,他們現在正在探索適合各村發展的產業,盤活家鄉的資源,帶動更多鄉親共奔富裕路。
啟新程#綠色為底守望絢爛未來#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召開期間,昆明生物多樣性宣傳片被網絡廣為轉發,其中一段紅色水杉在碧波中搖曳的畫面驚艷了觀眾。這正是滇源街道甸尾村的紅杉林濕地。
早在2008年,為了提高河口區域濕地的凈化功能,昆明市在甸尾、冷水河片區種植中山杉、水杉、紅千層、千層金等樹種。讓村民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凈化濕地項目卻收獲了不一般的美景。每年秋冬季節,水杉葉變紅,水天倒映,形成一片絕美的景致,成了熱門“網紅”打卡地,吸引著眾多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
在昆明市的“十四五”規劃中,滇源被劃分為有機綠色農業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區,這片濕地美景正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昆明市的規劃藍圖,也勾勒出滇源街道清晰的綠色發展之路。
滇源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未來,滇源將圍繞生態優勢,聚焦鄉村振興,推進產業、生態、組織、文化、人才等方面振興。同時,把目光更多放在群眾的獲得感和感受度上,進一步促進城鄉共融、改善人居環境,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綠美鄉村。
“我們村水源好,村民種出的小瓜特別受市場歡迎。”竹園村委會村民王加平經過多年外出打工后回到村里,今年承包了80畝土地準備種小瓜,期望以“品質”為根本,打出自己的綠色食品品牌,走出一條回鄉創業的創收新路子。
“走好既要生存又要生態、既要生態美又要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讓群眾生活更加美好的目標?!标愊f。
站在山頂放眼看去,高天流云,連綿青山,整個滇源色如翡翠、形似飄舟。田間地頭、車間內外,村民們干勁十足地忙碌著。
在這片如世外桃源般的美麗土地上,村民增收又增技,在希望的田野上守望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的和美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