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25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云南省文物局)主辦的石寨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河泊所遺址考古工作專家咨詢會在晉寧舉行。來自北京大學、陜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的多名專家齊聚晉寧,就河泊所遺址的內涵與價值、遺址的后續發掘、研究、保護及利用把脈支招、建言獻策。區委書記楊萬洪參加會議并致辭。當天,專家們先后來到河泊所遺址、石寨山墓地觀摩出土文物,聽取考古隊介紹目前遺址的狀況、遺跡現象等,直觀地了解了遺址的發掘情況。咨詢會上,專家們就河泊所遺址的內涵與價值、遺址的后續發掘、研究、保護及利用,從精準定位、完善規劃、考古展示、文物安全、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研討,并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河泊所遺址未來的考古工作將圍繞專家的建議,在精細化發掘方面持續發力,力爭建設多學科協同合作下的可移動式考古方艙,促進簡牘、封泥等重要遺物的精細化發掘。同時,以尋找“古滇國城址及益州郡城址”為突破點,逐步開展勘探及發掘工作,為大遺址的保護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讓石寨山大遺址“活起來”,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石寨山大遺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由石寨山古墓群和河泊所遺址共同組成。從2014年開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中力量在河泊所區域開展考古勘探及發掘工作。河泊所遺址多年的考古工作構建了從青銅時代早期至漢代的完整的年代框架和連續的考古學文化序列,實證石寨山大遺址就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國家形成發展過程中云貴高原的關鍵節點。2021-2022年簡牘和封泥的發現,直接證實了《史記》記載當中“設益州郡”等相關歷史史實,為研究兩漢時期西南邊疆治理提供了最直接的文字資料。河泊所遺址的考古發現彌補了云南地區早期聚落方面認識的不足,為研究早期西南邊疆民族文化,以及國家多元一體形成發展過程提供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