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剛從山上下來不久。”
8月1日下午,北京市石景山區五里坨街道黑石頭社區黨支部書記趙穎急匆匆地走進辦公室,只見她頭發濕答答地垂著,腳上還踩著拖鞋。在她身后,簡易衣架上掛著雨衣,半干的衣服隨意搭在一旁,門外擺放的膠鞋上還能看到泥土。
趙穎負責的黑石頭社區位于淺山區,占地11平方公里,轄區面積大且居民較多,受地勢低等自然條件限制,存在大量次生災害隱患。
【資料圖】
7月29日11時45分,北京氣象臺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接到預警提示后,趙穎與社區其他同事臨時組建起9人防汛搶險志愿服務隊,冒著大雨迅速奔赴一線,投身防汛工作。
連日雨水不停,趙穎的神經一直緊繃著。黑石頭社區背靠山嶺,山下許多民房依山而建,山上還分散著3個村落,如果暴雨引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后果不堪設想。“請大家提前檢查自己的房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山上的居民能投親靠友的盡量下山。”在汛期來臨之前,趙穎便在居民微信群里做起宣傳動員工作。
動員過后,新的問題擺在眼前,“和平原地區不同,人員的轉運問題也是需要攻克的難關”。趙穎心中明白,山區地勢起伏大,車輛不能保證對接到戶,轉運困難人員,只能靠人力。
“殘疾人行動不便,我們志愿者就背下來,對于老年人,我們去攙扶,房屋有風險的我們就一對一接出來。”守著安全這一底線,趙穎和其他志愿者深入各棟居民樓,一戶一戶地摸排情況、攻克困難。
7月31日,趙穎接到新消息,社區內有一名81歲的老人聯系到志愿者,表示自己約了第二天的手術,盡管雨勢無法預測,但家人不愿耽擱預定行程。彼時,水自上而下匯聚于低洼處,公交車當天無法上山,臨近的地鐵也已停運,打車更是無人接單。
得知這一情況后,趙穎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調動可用的救援力量,連夜幫助老人及其家人轉移到社區安置點。
8月1日早上,老人順利來到醫院就診。得知老人的手術已如期進行,趙穎才徹底放下心來。“老年人不一樣,疾病耽誤不了。”她說,越是緊要關頭,越是要把老人當作家人去關心體諒,“作為晚輩,我就本著一個原則,平安為大”。
8月1日上午,石景山區降雨逐漸轉停,轄區內積水基本退去,居民生活正逐步恢復。交通一恢復,趙穎就帶著志愿小隊上山去了。“我們要趕在群眾上山前排除殘余隱患。任何一個小細節都不能忽視。”她說。
雨后的山路泥濘濕滑,趙穎和志愿者發現沿途的減速帶被沖毀,裸露的釘子被泥土遮掩。“司機開車上山很容易扎破車胎,還有居民如果穿拖鞋徒步上山,被劃傷怎么辦?”趙穎拍下照片,發到微信群提醒大家,并注明了具體點位。
此外,沿途的電力設施是否有損壞?下水道井蓋是否被水沖開?留守在家中的居民是否有新的困難?趙穎和其他志愿者分散開來,逐一到現場核實確認,直到下午才回到辦公室。
采訪過程中,趙穎的手機響個不停。石階損毀、玻璃破裂、外墻修復……居民反映的細節問題,趙穎都給出了周全妥帖的解決方案。
截至8月2日,黑石頭社區共組織9名志愿者轉移撤離群眾。采訪結束后,趙穎和其他同事討論分配著第二天的工作內容,已連續4天沒有回家的她,轉頭又回到了辦公室。
實習生 卞良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呈宣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