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碗平安素面讓我們想起家鄉的媽祖誕辰宴,一樣的味道,一樣的心愿。”渤海灣的春風掠過媽祖像前,臺胞手捧熱氣騰騰的素面感慨。20日,農歷三月廿三,中新天津生態城媽祖文化園以一場跨越海峽的文化盛宴,紀念媽祖誕辰1065周年。
4月20日,天津,兩岸媽祖敬仰者一同向媽祖敬香。(王怡雯 攝)
祭典古樂悠揚,鐘鼓齊鳴。隨著“同根同源連血脈,共祭共祈佑萬家”兩岸同胞紀念媽祖誕辰1065周年春祭大典莊嚴啟幕,兩岸媽祖敬仰者共執清香,祈愿國泰民安,闔家幸福。主祭人誦讀祝文,依禮進獻,民間百姓向“海上和平女神”敬香虔誠敬拜。
當天的媽祖文化園熱鬧非凡,第二屆國家級非遺漢沽飛镲大賽等多項非遺民俗活動接續登場。逛市集、賞民俗、品兩岸美食……伴隨著氣勢磅礴的漢沽飛镲震天的鑼鼓聲,首屆中新天津生態城媽祖文化園“津臺非遺文創妙會集”驚艷亮相,閩臺漁村文化遇見津味鹽漁文化,四十余位津臺兩地匠人現場展演。
4月20日,首屆中新天津生態城媽祖文化園“津臺非遺文創妙會集”亮相。(天津市濱海新區臺辦供圖)
“我們特意收集了許多媽祖主題文創產品帶到現場,很多大陸游客對這些臺灣文創很感興趣。”連續三年赴約而來的臺青王怡雯穿梭在市集中,既分享鳳梨酥的甜香,更傳遞文化認同的溫度:“很多臺灣青年通過我的朋友圈看到天津的活力,想來這里創業就業。我希望借此機會能讓更多人了解臺灣文化,幫助更多臺灣同胞了解大陸真實生活。”
活動現場,像王怡雯這樣的兩岸文化“擺渡人”不在少數。深耕福建朱子文化IP的臺青范姜鋒,正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探討如何將媽祖文化融入文創產品:“大陸文創市場充滿機遇,文創領域很適合臺灣青年到大陸發展,比如我們在福建深耕朱子文化 IP。這次希望在天津挖掘合作機遇,引進臺灣優質文創項目和文旅資源,后續計劃組織更多臺灣青年來天津看看。”
4月20日,"天津市對臺交流基地"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媽祖文化園揭牌。(天津市濱海新區臺辦供圖)
隨著“天津市對臺交流基地”牌匾的紅綢落下,這座北方媽祖文化圣地正式開啟新使命。中新天津生態城媽祖文化園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子升細數歷史淵源:“自元朝漕運改海運,天津作為北方重要出海口,便與媽祖文化結下深厚淵源,濱海新區更成為媽祖文化在北方的重要承載地。如今,園區以媽祖文化為核心,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在媽祖誕辰日舉辦系列非遺與民俗活動,既擦亮濱海新區旅游名片,也為津臺文化交流、經濟合作架起堅實橋梁。”
“以媽祖文化為媒,‘兩岸媽祖緣’文化交流系列活動自2019年創辦以來,已舉辦了包括媽祖匯親、文創設計大賽、詩詞楹聯展、兩岸交流成果展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現已成為津臺兩地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和活動品牌。”天津市臺辦主任靳凡在活動致辭中指出,此次媽祖文化園被確定為“天津市對臺交流基地”,既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兩岸交流的內涵意義增添了新的維度深度。
漢沽飛镲激昂的鼓點在渤海灣畔久久回蕩,臺胞李志章駐足良久,即將返程的他感慨:“臺灣島內今天也在上演同樣的媽祖祭祀活動,技藝表演、祈福儀式……這種跨越海峽的文化共鳴,正是兩岸血脈相連的生動見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