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氫能產業大會暨四川省氫能產業鏈供需對接會23日在成都開幕。
據悉,本次大會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主辦,以“氫動中國·能向未來”為主題,依托2025成都國際工業博覽會平臺,加速技術轉化,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生態布局,加強供需對接,助力四川建設全國領先的氫能產業高地。
四川現已形成氫氣“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布局,在技術、產品、推廣應用等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目前四川是全國極少數既有豐富的綠氫資源,又有全產業鏈布局的省份。
“整體來看,四川省氫能產業已經到了厚積薄發的關鍵時期。”據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羅明介紹,當前四川氫能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研發創新取得多項突破,填補了海水制氫空白,解決了膜電極、加氫槍、高壓儲氫罐等技術問題;建圈強鏈體系基本形成,聚集氫能全產業鏈約160戶企業,培育了眾多細分領域頭部企業;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現已投入氫燃料電池汽車超1100輛,建成加氫站18座。
活動現場展示的氫燃料電池汽車。 何浠 攝
在政策方面,去年11月,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了《四川省進一步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及推廣應用行動方案(2024—2027年)》,該方案不僅對氫能全產業鏈繼續給予獎補支持,還針對當前氫能產業發展的堵點和卡點作了多項突破,比如允許在化工園區外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和建設制氫加氫一體站、“氫高速”免費、支持氫能與電網互動等。“我們正抓緊編制《四川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5—2035年)》,精準指導四川省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氫能產業,構建良性競爭的產業發展生態。”羅明表示。
成都是四川發展氫能產業的重要引擎。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總工程師代蘭表示,成都已集聚了氫能企業100余家,擁有國家級氫儲運加注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等20余家創新平臺,首創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制氫技術;全面布局了氫能重卡、軌道交通、低空裝備等新興領域,積極探索多元化應用場景與創新商業模式;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設立總規模超百億元的產業基金。
活動現場展示的氫燃料電池汽車。 何浠 攝
本次大會邀請了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葉思宇、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陳維榮進行分享,解讀氫能產業發展的當前成果與未來展望。即日起,本次大會開展為期3天的展覽展示,重點展示制氫設備技術與氫氣供應、氫氣儲運及相關設備、加氫站成套設備、氫燃料電池汽車、氫燃料電池自行車等系列裝備及產品,促進上下游企業開展現場對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