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11日訊 為深入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推動沿黃省市間資源要素在更大范圍內合理流動、高效配置。11日上午,上合示范區走進陜西沿黃經貿合作暨上合示范區—西咸新區產業協同創新交流會在陜西西咸新區舉行,聯動雙方平臺資源優勢,合力破解難點堵點問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楊仁華,青島市委常委、上合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張新竹出席交流會并致辭。
楊仁華在致辭中表示,上合示范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宣布的重大戰略決策,旨在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也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出海口”。西咸新區是國家在黃河流域設立的重大開發開放平臺,雙方同在黃河流域、同處開放前沿、同擔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使命,合作空間十分廣闊。希望以此次交流會為契機,在科技協同創新、產業融合發展、貿易對接互動、開放平臺共建共享等方面加強優勢互補、加大合作力度,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陜西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張新竹在致辭中表示,上合示范區走進陜西,既是一次雙方共同踐行國家戰略、服務國家對外工作大局的平臺互動之行,也是一次深化資源鏈接、強化產能合作的協同聯動之行,將更好地發揮雙方平臺資源優勢,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自啟動建設以來,上合示范區加快推進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交流發展“四個中心”和上合組織經貿學院建設,加速成為國際雙多邊一致認可、服務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多邊經貿合作的綜合性開放平臺。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機制平臺作用,高效鏈接國內開放平臺優質資源,為沿黃流域省份及“一帶一路”沿線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上合組織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上合方案”。
會上,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上合經貿綜服平臺”)作重點推介。作為中國多邊合作機制首個一站式專業經貿綜合服務平臺、唯一掛牌專門服務特定經貿合作組織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上合經貿綜服平臺聚焦上合組織國家普遍關注的本幣結算、易貨貿易、監管互認等合作需求,開發上合跨境支付結算、新型跨境易貨貿易、二手車出口信息化管理等服務功能,已吸引5000余家國內外企業上線入駐。
活動現場,上合示范區食品加工、香辛料、鍛壓機械和節能環保設備等6大地標產業逐一“亮相”,秦創原(國防工業)創新促進中心成果轉化公司等西咸新區重點企業作專題推介,以兩地產業為合作原點,探索集聚資源、提升服務、賦能創新的新路徑。
作為中國唯一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展地方經貿合作的國家級平臺,上合示范區聚焦上合組織國家間貿易往來和投資合作中的痛點堵點問題,扎實推進經貿合作平臺“硬聯通”和經貿示范模式“軟聯通”,不斷提升投資貿易合作便利化水平。規劃建設上合國際樞紐港,開通203條定期航線和145個國內國際航點通達全球,21條國際班列線路通達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23個國家、54個城市;聯合國內外40家產業園區,發起組建中國—上合組織產業園區聯盟;建設運營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打造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展商文旅”新地標、新載體、新場景;推進上合組織經貿學院建設,來自43個上合組織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近萬人次參加培訓。
錨定打造與上合組織國家相關地方間雙向投資貿易制度創新的試驗區、企業創業興業的聚集區、“一帶一路”地方經貿合作的先行區,打造新時代對外開放新高地的目標,上合示范區在搭建經貿合作平臺的同時,不斷強化與陜西、甘肅、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協同聯動,優勢互補,形成合力,推動構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發展格局。“上合示范區將以落實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精神、推動中國—中亞峰會相關重要成果落地為工作主線,與西安協同加密面向中亞五國和上合組織國家的航班和貨運航線,解決物流通道不暢問題,依托產業園區聯盟,聯動西安、蘭州等沿黃流域重要節點城市,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高效穩定,以‘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區鏈接陜西陸港跨境電商資源,探索區域間數字經濟國際規則體系,推廣應用工業互聯網,以數字賦能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帶動上合組織國家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上合示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棟表示,同時,集聚各平臺資源優勢,強化產能協同聯動,實現相互賦能、資源整合,為中國企業走向上合組織國家市場、上合組織國家企業走進中國提供“一站式”系統性整體性解決方案。(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 王珊 通訊員 李穎慧 姜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