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9日從市場監管總局了解到,《電子計價秤型式評價大綱(試行)》等兩項計量技術規范近日發布實施,新的技術規范針對電子計價秤的獨有特點和現狀,著重增加和強化了電子計價秤防作弊和產品信息可追溯相關的技術要求、核查措施、測試方法、判定準則。新技術規范實施后,可有效強化國內電子計價秤產品防作弊性能,優化電子計價秤強制檢定,更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技術規范提出了“開殼鎖機、授權解鎖”的技術要求,明確要求當電子計價秤的外殼被打開時,應啟動自鎖功能,解鎖只能由被授權人員采用高保密性動態密碼方式實現,從而實現電子計價秤不能隨意拆、不能隨意調的要求,堵死拆機改裝這個漏洞,阻斷電子計價秤拆開機殼后將原廠程序替換為作弊程序、加裝作弊遙控裝置等作弊實施路徑。
同時提出“唯一性信息核查”要求,解決電子計價秤產品真偽鑒別難題。大綱提出唯一性信息核查的技術要求,要求生產企業出廠的每臺電子計價秤應具有唯一性身份信息(包括生產碼信息、維修碼信息等),強制檢定和日常監管時,通過制造商提供的查驗平臺實現出廠唯一性信息與現場產品信息的一致性核查,核查不符的,則可認定為假冒或無證產品,阻止其進入市場。檢定規程要求現場進行“唯一性信息核查”,及時發現假冒和無證秤,實現了電子計價秤制造和維修信息可追溯,強化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助力源頭治理。
另外提出“三碼一封”技術要求,實現關鍵環節信息規范和安全防護。型評大綱針對“三碼一封”(即生產碼、維修碼、檢定碼和鉛封)作出統一要求,同時明確了檢定合格鉛封的施加位置、覆蓋面積和防護性能。檢定人員在檢定前要核查“三碼一封”,只有在完整有效的前提下,才能開展后續檢定工作。通過統一“三碼一封”的技術要求,實現對電子計價秤生產、銷售、維修、使用、檢定關鍵環節的信息規范和安全防護。
技術規范還提出了快速檢定合格判定方法,同時鼓勵采用智能化輔助裝置代替人工實現檢定過程砝碼的自動加卸載,從而有效提高基層計量檢定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