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2020年全面脫貧”的攻堅戰中,電商正在成為一股新的力量,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新的動力。
根據調研顯示,我國90%的貧困地區分布在林區、山區、沙區,這些地區大都資源豐富,但由于交通不便,銷售渠道不暢,導致產品市場價值與商品本身的價值差距懸殊,使得當地蘊含的商業價值無法挖掘。不過,借助信息技術,電商卻打破了這些壁壘,不僅解決了農戶最為頭疼的銷售問題,也打破了信息不對稱的困局。
目前,電商扶貧已從初期探索演變為廣泛實踐。不過,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電商扶貧還存在交通基礎設施有待改善、農產品品質標準亟待統一、農村電商人才缺乏等問題,需要各方協同解決,從而將電商精準扶貧的鏈條完美地串聯起來。
消除貧困是全世界的共同目標,中國正在全力踐行的脫貧模式或為人類消除貧困提供新思路。
云南:電商倒逼貧困地區調整生產布局
“在集鎮賣藥材,小商販經常壓價格;送到大一點的公司賣,價格雖然高一點,但路上就得花上5小時。”這是云縣漫灣鎮酒房村脫貧戶李光典曾經面臨的窘境。隨著精準扶貧大力推進,電商扶貧通過示范點及項目建設等,積極有效地推動了農產品銷售途徑的拓寬。不過,由于種植養殖、加工標準化程度低,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凸顯,業內專家疾呼,“電商扶貧并非簡單地將電商接入到農村貧困地區”,調整生產布局、建設配套設施等深度調整刻不容緩。
沒再經歷“種一坡、收一籮”
云縣地處云南省西南部,是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
為了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益,當地結合氣候、生態等優勢條件,從“十一五”期間,就開始推廣種植龍膽草、重樓等中藥材。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藥材的品質相對穩定,種植面積也在逐步擴大。但李光典經歷的窘境,對當地大部分農戶而言,都感同身受。
精準扶貧以來,當地為貧困戶提供中藥材種苗、種植技術等幫助,并積極拓寬銷售市場。電商扶貧就是其中的重要方式。
“為解決農戶銷售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我們在村里建立合作社,設立收購點,以減輕農戶銷售的路途負擔。”云縣信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何鳳春說,公司在2013年成立后,梳理農戶資源信息和外界需求信息,依托“互聯網+”建立了相應的數據庫,最大限度實現資源與市場的對接。去年,經由該公司銷售的中藥材超過1200噸,農副產品超過1000噸,輻射帶動的貧困戶超過5000人。
“再沒有出現‘種一坡、收一籮’的情況了。”李光典說,公司不僅幫助他們對接市場,還提供種植技術和種植標準,按照公司標準種植出來的龍膽草,銷售價格高于市場價,現在賣一次龍膽草可收獲近3萬元。
作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云縣已建成1個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2個縣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在95個行政村設立電子商務服務點及配送點。去年,當地電商平臺上的農產品交易額為3800萬元,增長80%。
不僅如此,何鳳春還告訴記者,得益于電商平臺的建立與完善,有客戶在了解到當地有火草花后,還讓平臺提供火草花。在當地最常見、最不值錢的火草花,由此有了銷售市場。現在由火草花制作而成的枕頭,在部分地區供不應求。
記者調研發現,一些貧困地區通過電商扶貧,摸清了當地的資源品類,盤活了資源優勢,讓一些不知名、不起眼的農作物變成了商品;其次,電商扶貧解決了農戶,尤其是貧困戶銷售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提升了農戶對種植養殖產品的議價能力。
在云南的元陽縣,近年來,針對哈尼梯田紅米“養在深閨無人識”、“貨好賣不出去”、農民增收難等問題,借助“互聯網+梯田紅米”銷售模式,打造出“梯田紅米”的IP,去年電商平臺上紅米銷售額超過650萬元。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已超過720萬元,3000多戶貧困戶因此受益。
此外,無論是電商進農村示范點建設,還是電商扶貧項目建設,對提升農村地區居民“觸網”率,拓寬農產品銷售途徑,有著積極作用。
標準化程度低配送體系不完善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各地對電商扶貧熱情都比較高,有的還在各大電商平臺上開設了“扶貧館”,產生了一定帶動效果。但想說“愛你”并不易,因為電商扶貧也面臨種植養殖、加工標準化程度低,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種植方面,由于貧困地區土地較為零碎,集中化、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的可能性不大,導致一些農副產品在品控方面無法很好保證;在養殖方面,貧困戶多缺技術、缺資金,即便免費提供養殖種苗,其成活率、出欄時間等方面無法保證。
農副產品加工方面,一些貧困縣雖然是農業大縣,但到目前為止,標準化的農產品加工廠仍然比較缺乏。在引入電商平臺后,銷售的大部分產品屬于原料型農產品,附加值低,所以最終到貧困戶手中的利潤依然較低。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后,貧困地區的道路交通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部分村小組都通了硬化公路。但一些電商平臺負責人說,交通基礎設施依然是制約電商扶貧的短板。受此影響,發貨的物理距離遠、費用高、時間無法保障,一些生鮮農產品無法運出去。一位電商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有產品的銷售價為每公斤1塊錢,但每公斤的物流成本就到了1.5元。
此外,一些地區倉儲配套設施不完善,缺少倉儲中心,使得電商扶貧成點狀分布,沒有將效應最大化。
專家表示,電商扶貧并非簡單地將電商接入到農村貧困地區,而是要因地制宜,依托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倒逼生產布局,引進新的種植養殖技術、調整種植養殖結構。并且,在農副產品檢測、加工方面,做好相應的配套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的商品化率。
此外,在補齊物流短板方面,不僅要加強道路通達能力建設,也要整合資源,引入物流倉儲等模式,提高配送的便捷性和可靠性。最終,讓農民增收、受益,讓貧困戶擺脫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