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年來,北京探索以“需求清單、供給清單、責任清單、督導清單”四張清單為抓手落實普法責任制,在全市范圍內奏響普法“大合唱”,為首都高質量發展夯實法治之基。
在北京市2023年“送法下鄉”暨“法律進工地”主題普法宣傳活動現場,北京市司法局、城管執法局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和律師們一起,根據農民工的實際需求,為他們帶去了定制化的普法宣傳及法律咨詢服務。
日常工作中,北京市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處委托第三方機構對群眾的需求進行調查,運用大數據技術收集群眾在互聯網搜索法律問題、瀏覽法律事件案件、發表相關觀點等方面的公開數據。同時,指導調查員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普法工作滿意度調查,掌握群眾對當前普法工作存在問題、改進方向的第一手資料。此外,參考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務報告,通過對申請案件數量、12348電話咨詢數等數據進行多角度分析,匯總群眾普法需求。
據介紹,2022年,北京成功采集普法需求調查樣本8000余個,較為全面地掌握了不同人群的普法需求,其中“農民工群體對法律援助的需求較為突出”正是調查結論之一。這一需求,也成了北京市2023年“送法下鄉”暨“法律進工地”主題普法宣傳活動的主題。
北京市守法普法協調小組還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通過制定普法供給清單,將群眾關注的具體法律問題、法律事件按照不同類型分門別類整理出相應的法律法規,以此明確“任務是什么”,并創造性將“工單式”管理與落實普法責任制有機結合起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執行主體,用逐條對應的方式,明確“誰來完成任務”“什么時間完成任務”,讓任務細起來、嚴起來。
北京市要求全市114家普法責任制單位在接單后,對照供給清單的具體內容,結合各自職責等按照工作目標、措施、完成時限等內容,制定出本單位的普法落實清單。
北京市還在需求清單、供給清單、責任清單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了普法督導清單,對各單位開展普法活動的情況進行實地調研督導,并在督導清單中對優秀的做法予以推廣,對普法效果不佳的單位予以通報,列明問題表現及具體原因。
近年來,為深入推進依法治理工作,北京市緊緊抓住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這兩個重要抓手,層層明確任務、逐級壓實責任,充分釋放基層依法治理活力,以此實現普治并舉。
同時,北京市通過出臺加強法治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規范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水平。截至目前,全市被命名的“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達到92個,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達到1499個。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最新發布的鄉村治理滿意度調查報告,農村居民對鄉村法治的滿意度為96.8%,這項指數居于首位,這也是群眾對北京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給予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