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位于浙南山區的青田禎埠鎮小河坑產業園內,各家戶外休閑用品企業的智能化生產線全速運轉,一輛輛滿載休閑椅的貨車接連駛向寧波港。
禎埠鎮有著30余年的休閑椅產業發展歷史,經歷了從木折椅到竹木躺椅再到特斯林休閑椅的發展歷程。產業最高峰時,有休閑椅相關企業100多家,年產休閑椅500余萬張,成為全國最大的休閑椅基地之一,產品暢銷全國并遠銷海外。
2025年,浙江禎埠鎮,休閑椅生產。 (青田縣官方 供圖)
走進浙江萬昌休閑用品有限公司倉庫,只見打包成箱的休閑椅整齊碼放,叉車往來穿梭,將貨箱精準壘入貨車廂體。“一直在趕訂單狀態,正月以來,工廠就進入生產和交付旺季,日均裝車量達十余輛,每車能裝400件到600件。”該公司負責人李貴說。
然而,休閑椅產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從前休閑椅小作坊都是建在村里,長久以來,村企不分曾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很大困擾。”禎埠鎮小群村黨支部書記李益中回憶道,前幾年,還有十幾家優質企業外遷,休閑椅產業發展呈現倒退之勢。
為徹底解決休閑椅產業歷史頑疾,實現產業提質增效,禎埠鎮大力開展休閑椅產業綜合整治提升工作,并投入8000余萬元建設小河坑產業園。同時,通過關停、淘汰、兼并重組,將50多家“低散亂”企業整合為9家規上企業入駐小河坑產業園。
“這些椅子從設計到制作,全部由我們公司獨立完成。”浙江群力休閑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小偉一直經營著家族企業,也見證了休閑椅產業的蝶變,他表示,自從入駐小河坑產業園后,公司訂單越來越多,村里的手藝人也有了穩定收入。
休閑椅產業的美麗蝶變除了政府引導,也離不開人才指引。譬如,浙江省級科技特派員鄭精武與強村公司合作,成功研發出多款專利產品,幫助企業打開了新市場。“傳統休閑椅雖然實用,但缺乏創新。我們引入了人體工學理念,讓椅子更舒適、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鄭精武說。
從木椅子變身“金”椅子,禎埠鎮休閑椅產業迎來了加速發展時期。目前,小河坑產業園依托數字化改造與行業深耕,正逐漸形成完整產業鏈。同時,園區還帶動了周邊11個村集體年增收200余萬元,帶動超過1200名農民靈活就業,實現人均月增收1200元以上。
禎埠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鎮將做好全面排摸、扶持招引,致力打造休閑椅電商的眾創空間,續寫一把椅子的創富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