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如何理解明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專家解讀→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專家認為,“更加積極”體現了財政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打好政策“組合拳”,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羅志恒:財政政策延續“積極”的總基調,體現了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時增加“更加”二字,即更加積極,與“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取向是一致的。
而如何理解明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專家表示,這意味著下階段財政政策將繼續加碼,釋放更多可能性。
其一,赤字和專項債規模可能進一步提高,繼續發行超長期國債,以更大力度擴大總需求,穩定房地產。 其二,財政政策落地生效的節奏可能會更快,比如超長期國債、專項債的發行和使用,可能會更快落地生效。
積極財政政策 發揮多重作用
目前我國實施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理解和看待積極的財政政策,專家表示,今年積極財政政策關鍵詞是加力提效,這樣的財政政策總基調保持穩定連續,并且可以發揮出多重作用。
今年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加力”就是要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在財政支出強度上,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貼息等政策工具,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在推動財力下沉上,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提效”,是指提升政策效能。專家表示,積極財政政策通過多方面舉措和一攬子增量政策,有效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介紹,
其一是以更大力度的支出來擴大總需求,以內需提振對沖外部的不確定性; 其二是有利于優化供給結構,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其三是穩定預期,當前各方對財政政策發力期待較高,財政發揮超常規的逆周期調節能夠更好穩預期; 其四是防范化解包括房地產和金融在內的經濟社會風險,有利于更好支持房地產保交樓、收儲等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