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北京某藝術空間內,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魯迅文學獎得主、資深文學評論家張莉帶領她的研究生團隊主辦的首屆線下“持微火者·女性文學好書榜”發布會舉行。從90后科幻新銳到學院派教授,從小說到非虛構,包括喬葉、周曉楓、張悅然、桑格格等在內的幾十位女性作者、編輯、出版者、研究者,以文字締結一個精神的氣場。這份誕生于2021年,當下國內唯一一個專門聚焦女性文學創作的榜單,以“無獎金、非商業”的樸素姿態,悄然成為中國女性文學最精準的溫度計。
張莉的“持微火工程”不止于此:自2019年開始主持編選“中國女性文學年選”文集,《暮色與跳舞熊》《流水今日》《明月梅花》《平靜的?!贰队星椤返仁珍洺?00位女作家作品,其中每年都有首次亮相的嶄新面孔。“我們要打撈的不僅是佳作,更是那些可能被遺忘的女性視角。”張莉還先后在純文學雜志《十月》《花城》主持“新女性寫作”專欄,邀請、發掘新一代女性寫作者,努力深入推動中國當代文學及女性文學的發展。
在從事女性文學研究和推介過程中,張莉也經常面臨一些疑問的聲音。比如強調和推廣“女性寫作”概念的必要性是什么?“女性文學”的本質內核是什么?當下的新女性寫作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就此記者與張莉進行了一番深入交流。
用“女性文學”概念重構審美緯度
記者:“持微火者·女性文學好書榜”是當下國內文壇獨一份專門聚焦女性寫作者的榜單,獲獎者中還有外國女作家,做這個獎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張莉:榜單希望鼓勵和表彰那些文筆優美、卓有見地,深具想象力、理解力、表現力和社會情懷的女性創作者,關注我們時代的女性文學、女性生活和女性生存。通過這個獎來鼓勵更多的女性寫作者,當然,也推介優秀的外國女作家及其作品。
記者:在準確理解、使用“女性文學”這個概念時,應該避免出現哪些誤解?
張莉:我一直認為,文學的意義在于讓人“重新看見”,拂去對事物的刻板印象,重新發現世界的本真面目。文學的世界,讓我們更深刻、全面、完整地認識世界、構建審美,女性視角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之所以會特別強調“女性文學”這個概念,并非刻意制造性別對立,而是想以此重構曾被單一性別標準遮蔽的審美維度,努力修復被系統性忽略的文學拼圖,呼喚讀者正視女性在文學創作上所作出的貢獻。
記者:據您這些年的觀察和研究,現在的女性寫作在哪些方面突破了此前常見的刻板印象,以至于讓您覺得“一個新的女性寫作時代正在到來”?
張莉:此前一提到女作家的寫作,普遍會覺得她們寫作的題材聚焦在家庭婚姻、兩性關系上,但其實女性寫作不止于此。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寫族群史詩,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寫牧場自然,這些都讓人看到,現在的女性寫作,展現出對社會歷史、自然生態、人類命運的深層觀照。而且,越來越多的普通女性拿起了筆,這是此前任何一個時代所沒有的。在大眾媒體興起的今天,平凡的女性也有發聲、書寫和被看見的機會,今天的“丁玲”“蕭紅”或者“張愛玲”也許還在廚房做飯,在課堂里讀書,或者在網絡上沖浪呢,說不定哪一天,她就會突然“冒出來”。所以我說,一個新的女性寫作時代正在到來。
新一代女性寫作者已抵達遼闊多元地帶
記者:在您看來,真正的女性文學該如何定義?
張莉:我想說明的是,“女性文學”不完全等于“女作家作品”。有一些作品,比如說一些霸道總裁類的,哪怕是女作者寫的,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女性文學。因為里面預設“霸道總裁愛上我”的人生才完整,這種思路實際上是把女性當成一個客體。我想說,真正的女性文學作品應該是那些體現充分女性生命主體性、審美主體性,有現代女性視角的作品,而且要有足夠的寬闊性。主體性指女性作為敘述主體而非被觀看的客體。寬闊性則是,比如李娟筆下——阿勒泰世界與女性視角渾然天成,我們能從中看到生命的深度和力量。
記者:除了像遲子建、李娟這些已經成名的女作家之外,現在還有不少普通女性以“素人寫作”的姿態被看見。您對此有何感受?
張莉:女性的寫作,需要社會提供足夠的條件空間。今天,我們會發現女性寫作身份的多元,年齡、代際的豐富,它代表了我們整個社會的進步。我深刻地意識到,當下時代的女性文學之光,就是越來越多的普通女性拿起筆享受寫作的愉悅。
記者:有不少女性寫作者都很年輕,而且普遍受到很好的高等教育。比如“持微火者·女性文學好書榜”2024年度青年女作家獲得者杜梨。對此您有怎樣的觀察和感觸?
張莉:你的觀察很敏銳。杜梨的經歷特別有意思,她在頤和園工作,寫大量的關于北京題材的小說,也寫關注生態的作品,最近完成的非虛構作品叫《孕期觀鳥筆記》。懷孕期間,她去觀鳥,去思考人和人、和動物之間的這種關系。我通知她獲獎的時候,她正在西雙版納看大象。我還知道一些年輕女作家喜歡旅行、觀鳥,喜歡用望遠鏡去觀察宇宙或者星際的變化,寫科幻文學的女性寫作者也不在少數。這都讓我深深感慨,新一代女性寫作者的生活和寫作,已經抵達格外遼闊、多元的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