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交代,我曾利用職務之便保管并使用他人多張銀行卡收受嫌疑人親屬或代理人資金……”鐵證面前,段某某對自己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
前不久,云南省永德縣紀委監委收到上級機關移送的一個問題線索,反映縣公安局副局長段某某涉嫌職務違法,縣紀委監委隨即成立專案組進行審查調查。
因案發時間長、案情復雜加之外調取證難度大,案件查辦一度陷入瓶頸。為盡快找到案件突破口,專案組反復查看案卷材料,在核對銀行流水時,一次不起眼的轉賬記錄引起了專案組的警覺。
(資料圖)
“這個陌生賬號之前看材料時我也注意到了,它給段某某的銀行卡轉入了一筆大額資金,但第二天段某某就全額轉還給對方了。從賬面上看,似乎沒有什么尋租空間。”專案組的成員分析道。
“為什么轉入后又轉還給對方了?是不是段某某持有并使用他人銀行卡?”一個大膽的猜測在案件主辦人的腦海中劃過。
帶著疑問,專案組決定兵分兩路,一路再次深入銀行、公安機關等核查陌生賬號的詳細信息;一路繼續加大對段某某的審訊力度,內審外調相結合,力求實現案件突破。
起初,段某某拒不配合、“一問三不知”,多次審訊毫無進展,直到審查調查人員提到陌生賬號時,從段某某閃爍的言辭中,專案組“嗅”出了貓膩。
另一方面,收集到的信息也間接驗證了辦案人員的猜想。這個陌生賬號的登記人在發生銀行轉賬和存、取現期間正在監獄服刑,其家屬也表示從未見過這張銀行卡。因此,專案組斷定該卡不可能是登記人持有。
找到這個突破口后,專案組順藤摸瓜,再結合這個陌生賬號轉賬、取現、存現等交易時間、地點,以及對那一時段內段某某辦理的相關案件進行分析比對,發現該卡每次進賬時間與段某某辦理的部分案件嫌疑人變更強制措施時間大有關聯,且每次資金轉入后均采取自助柜員機取款的方式分次全額取出。種種跡象表明,專案組的調查方向沒有錯。
翻閱資料、信息比對、銀行查詢、實地調查……一個星期下來,專案組心里終于有了底,隨即加大對段某某的審訊力度。
“這個賬號怎么回事,為什么給你轉了一筆資金,你馬上又轉回去了?這張銀行卡是不是你拿著?這些銀行交易明細、轉賬報表你怎么解釋?取款單上的簽字筆跡是不是你的?”專案組開門見山、直擊要害。
眼看紙包不住火,自知無法自圓其說的段某某心理防線逐漸瓦解,說道:“聰明反被聰明誤!本以為像這樣將資金在其他人的卡與卡之間轉幾次就能掩人耳目,沒想到一時大意竟轉到了自己的卡上,露出了破綻。”
據段某某供述,銀行卡是嫌疑人的代理人所贈,目的是為其收受資金打掩護,資金轉入轉出都是段某某親自操作。
“作為一名公職人員,工作中多少汗水和艱辛都沒能擊倒我,如今卻跌倒在自己的貪欲里,我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后悔不已,是我親手把自己送進了牢籠。”段某某懺悔道。
經查,多年來段某某持有并使用他人多張銀行卡收受相關人員親屬或代理人所送資金高達100余萬元。
最終,段某某因犯徇私枉法罪、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
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編輯 /?楊夢笛? 王亞娟
審核 /?普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