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資料圖)。記者 張大崗 攝
【資料圖】
合肥市市場監管綜合業務系統平臺。
位于市數據資源局的“城市大腦”平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今年以來,市數據資源局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省數據資源管理局“三大轉變”“四大工程”工作要求,持續提升數據基礎服務能力,提高數字經濟統籌水平,豐富“城市大腦”應用場景。
截至目前,我市優化“皖事通·合肥分站”APP布局,已上線195項服務;持續開展“城市大腦”建設督導,目前已建成54個場景;發布合肥市第二批數字經濟經典應用場景21個……
智慧城市更高效
7月,又是一年暑假,也是小學、初中招生報名時間。
近日,市民魏先生在朋友圈分享了給孩子報名小學的新鮮事:一家人在外旅游,休息間隙動動手指就把孩子報名的事辦好了。“上午在手機上按照提示完成報名操作,下午還在景區就收到錄取成功的平臺消息。”魏先生說。
線上報名、錄取,這樣的便捷操作是怎么做到的?
中小學生報名涉及戶籍、房產、出生登記等多項證件的審核驗證,這些證件已經數據化,但它們分屬不同的單位部門。為了讓這些數據實現聯動,市數據資源局依托合肥市政務信息能力整合支撐平臺,完成數據需求對接和性能需求對接兩項基礎工作,數據實現及時的共享、審核、比對,讓數據在政務辦事上跑起來。3月上旬,合肥市政務信息能力整合支撐平臺完成對接市教育局系統24項數據需求,共設計開發了22個數據查詢及核驗接口。
“早在今年3月份,各項數據接口準備工作就開始了。”市數據資源局中小學報名相關工作負責人劉星告訴記者,各部門單位要根據報名的業務邏輯開展模型設計,按照“最小可用”的原則,需要什么提供什么,即進行數據篩選,只把中小學生報名所需的數據提取出來。比如,報名時要填寫學生姓名、身份證和父母姓名、身份證,接口就可以在后臺實時比對,核驗這三個人是不是歸屬一個戶口本。
據了解,2023年,合肥市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入學12.6萬人,其中一年級入學7.7萬人、七年級入學4.9萬人。市數據資源局成立6個保障小組,安排專人負責網絡數據接口的安全監測等。僅在報名期間,保障報名系統安全運營涉及了市教育局、數據資源局、公安局、自規局、衛健委等單位,打破數據資源壁壘、業務協同運作,讓數據在互聯網上跑起來,數據累計賦能200余萬次。
“數字化”“智能化”對城市的影響日漸深入。今年以來,我市持續開展“城市大腦”建設督導,在城市生命線、雪亮工程領域著重發力;有序推進城市智能運營平臺、合肥市綜治信息化平臺二期項目、智慧小區、“交通超腦”、“天地空”一體化大氣污染管控平臺等智慧城市重點領域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智慧物流平臺項目、城市治理“一張圖”落地見效,上線合肥市為企服務平臺等。截至目前,合肥“城市大腦”已建設完成54個場景,已歸集1.84萬類343億條數據,共享數據1186類2503.7億條,上線能力3734個,減少群眾和企業1.8億余次跑腿及材料提交……
數據賦能更完善
創新數據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模式,助力數字合肥建設。
如何及時、準確、快速地處置各類供水事件?合肥供水集團用“一張圖”全部解決。合肥供水集團信息規劃部部長穆利表示,在發生爆管等重大管網事件時,只需坐鎮調度指揮席,就可以看到故障點附近的人員和車輛分布,通過5G布控球回傳搶修現場畫面,通過爆管分析得出關閥方案并預測可能影響的用戶,迅速止水、及時維修,將影響降到最低程度,極大地提高了應急保障能力。
供水系統變得更加“聰明”了,主要得益于市數據資源局在多個部門和企業開展的合肥市首席數據官試點工作。
李雙就是合肥供水集團的首席數據官。她告訴記者,在供水數據歸集治理方面,合肥供水集團率先建成行業企業級數據中心,打破數據壁壘,消除信息孤島,挖掘數據價值。“就供水集團而言,主要任務是組織制定供水信息化、數據資源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數據資源管理,協調信息化建設、數據歸集治理及數據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確保數據應共享盡共享。”
根據《合肥市開展首席數據官試點工作方案》,市數據資源局選擇在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規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6家市直部門,以及燃氣集團、供水集團、公交集團3家市屬國有企業開展試點工作。今年2月,首批試點單位首席數據官正式亮相。
據了解,試點部門(企業)需設首席數據官一名,負責推動本系統數據資源規劃、采集、處理、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等工作;圍繞“數字合肥”建設,原則上試點部門(企業)每年應打造3個以上的數據共享應用示范場景。截至目前,合肥市各試點單位數字化意識全面提升,信息化項目進一步統籌集約建設,市數據資源局正探索全面推進首席數據官制度,充分發揮首席數據官和數據專員作用,深入推動各單位各行業數字化轉型。
數據基礎更加扎實,數據應用卓有成效。今年以來,我市深入推進數字合肥建設,對接省一體化平臺,謀劃依托城市中臺開發合肥特色應用,落實“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三端建設要求,優化“皖事通·合肥分站”APP布局,已上線195項服務;打造以“皖政通”為基礎的政務工作聚合終端,實現市政務OA平臺等典型應用與皖政通平臺的全面對接,4個主要業務模塊已向皖政通遷移。同時,開展第一批12家市直單位數據工程暨公共數據“全量全要素”歸集工作、數字治理水平百日攻堅行動;進一步完善首席數據官制度,充分發揮首席數據官和數據專員作用;圍繞創優營商環境、文明城市創建、“免申即享”等重點工作,組織開展數據資源供需對接等。
數字經濟更活躍
數字經濟經典應用場景征集,不斷提升服務精準性。
今年5月,市數據資源局發布的第二批21個數字經濟經典應用場景,合肥百大鼓樓金座智慧商業運營平臺成功入選。
智慧平臺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小程序、大數據平臺、百大助手。據合肥百大鼓樓金座營運負責人于傳奇介紹,小程序是連接商場與消費者之間的介質,是基礎數據來源;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分析,為運營優化提供分析基礎;百大助手用于數據監控,實時查看商戶數據。“自平臺建設以來,從商場管理層到導購員都變得信息靈通,商業觸覺變得靈敏,整個營銷生態為之一變。”
基于大數據支持,鼓樓金座做到了精準施策。在線下商場,鼓樓金座智慧平臺通過AI視覺技術、視頻監控設備、出入口智能感知設備等,實時進行數據分析,決策依據變得透明清晰。“有了智慧運營平臺,生意經比以前更精了,真是一抓一個準。”于傳奇說,數字化賦能,2023年上半年,商場線上銷售額首次突破3500萬元。
為普及數字生活智能化,今年年初,市數據資源局組織開展了第二批面向全市的數字經濟經典應用場景征集,覆蓋商貿、教育、交通、文旅、健康五大領域,共21個應用場景。
今年以來,為促進數字經濟更好發展,我市問計于企,新修訂3條產業政策納入《合肥市促進經濟發展若干政策》;對合肥數據要素流通平臺給予運營補貼,對平臺場內交易給予資金獎補,指導平臺進行數商引培,累計吸引全國208家數據商入駐平臺;上半年完成第二批市級數字經濟試驗區驗收,以及642家市級大數據企業認定等。
·記者 蘇龍鵬 通訊員 數合·
記者手記
數據賦能,從未停歇。
進一步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整合更多社會資源,積極構筑數據匯集總入口、數據賦能總樞紐、數據能力總平臺,在打造一體化支撐平臺的基礎上,升級打造一批“企業受益、群眾有感”的多跨協同應用。這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城市大腦一體化、高效化、智慧化水平,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還能有效支撐我市治理能力提升、民生福祉改善和數字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