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良節能(600481.SH)牽手華晟新能源,發力HJT電池賽道。
7月20日晚間,雙良節能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雙良硅材與華晟新材料簽訂《異質結專用單晶方錠框架供應合同》,預計2022—2025年銷售金額總計為30.24億元(含稅)。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本次客戶華晟新材料為華晟新能源的控股子公司,而華晟新能源是目前產能最大的N型硅基異質結(HJT)太陽能電池廠商,2022年以來,N型電池發展拉開狂歡帷幕,HJT賽道也持續高歌猛進,雙良節能作為上游廠商,也早在2021年布局了大尺寸單晶硅棒產能。
雙良節能表示,公司單晶硅業務快速發展,本合同的簽訂彰顯了公司大尺寸N型單晶硅相關產品持續獲得下游優質客戶尤其是異質結電池客戶和市場的認可,推動公司單晶硅業務形成長期穩定且高質的銷售。
二級市場上,雙良節能近一年來股價突飛猛進。截至7月21日收盤,雙良節能報17.73元/股,較去年同期9元/股左右累漲97%。
拿下華晟新能源長單
7月20日晚間雙良節能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雙良硅材與華晟新能源控股子公司華晟新材料簽訂了《異質結專用單晶方錠框架供應合同》,合同約定2022年—2025年期間,買方預計向賣方采購單晶方錠7800噸。公司參照PVInfoLink最新統計(2022年7月13日)的單晶硅片(210mm/160μm)均價測算,預計2022—2025年銷售金額總計為30.24億元(含稅)。
據了解,本次合作對象華晟新能源成立于2020年7月,是一家專注于超高效N型硅基異質結(HJT)太陽能電池、組件技術開發應用與產品規模化生產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是業界首家同步整合異質結專用硅片、電池與組件產業鏈研發與產業化技術的企業。
目前,華晟一期、二期異質結電池、組件項目已全面投入運營,實現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與組件產能各2.7GW。
華晟新能源董事長徐曉華曾表示,公司將力爭成為全行業首家HJT組件出貨超過1GW的廠商,并力爭今年三、四季度實現制造端毛利;產能規劃方面,今年公司投產產能將達到2.7GW,此外還有7.5GW在建產能規劃,到2023年底,HJT投產產能將超過10GW。
目前光伏硅片行業擴產迅猛,大尺寸迭代和N型片轉型給具備后發優勢的新進入者創造了入場機遇,同時大規模專業化硅片生產商的興起也將給行業競爭格局帶來新的變化。單晶硅片尺寸從2012年125mm發展至如今最大210mm,在后續生產環節推動光伏組件產品降本提效。
而N型硅片具有更高的純度,可用于生產N型電池,如異質結電池(HJT)和TOPCon電池,N型電池具有更高的光電轉化率,未來隨著光伏市場需求進一步轉向高效電池產品以及N型電池生產成本的降低及生產良率的提升,N型硅片也是發展方向之一。
作為上游廠商,雙良節能也在2021年開始布局N型硅片相關產能。2021年2月,公司設立子公司雙良硅材,正式開展一期20GW大尺寸單晶硅片業務。2021年6月,公司首根大尺寸單晶硅棒成功出爐,2021年10月,大尺寸單晶硅棒已實現小批量設備調試。生產出來的單晶硅片具有P/N型兼容等特點。
目前,雙良節能在包頭地區建設40GW(一、二期)單晶硅片,采用先進的大規格1600爐型單晶爐,具備生產210mm及以下各尺寸硅片、大尺寸P型/N型硅片的能力。
上半年凈利潤增超兩倍
受益于光伏行業發展,雙良節能近年業績大幅改善。
7月4日晚間,雙良節能披露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半年度實現凈利潤3.2億元—3.9億元,同比增長212%—281%。公司業績預告最低數,就已超過2021年全年凈利潤水平。
在環保行業,雙良節能可以說是“老前輩”,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來就深耕節能設備,以溴冷機設備銷售為起家,逐漸發展為溴冷機行業龍頭。通過技術的橫向拓展,公司于2003年先后切入換熱器以及空冷器行業。
2003年上市以來,雙良節能的盈利并不穩定。2003—2011年,公司凈利潤起伏不定。直至2013年,公司凈利潤達到最高點5.2億元,但此后的2014年—2017年,公司業績再次縮水,扣非凈利潤連續四年下降,2018年止跌回升后,2019年和2020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再次下滑17.89%、33.54%,為2.07億元、1.37億元。
不過,在2015年,雙良節能正式將多晶硅還原爐業務納入主體,目前市占率約70%,并形成了“節能節水+光伏新能源”雙驅動發展。
2021年,光伏行業爆發,雙良節能當期實現營收38.3億元,同比增長84.87%;凈利潤3.1億元,同比增長125.68%;扣非凈利潤也達到2.38億元,同比增長135.71%。
同期,公司來自光伏行業的營收達到12.14億元,同比增長586.64%,占營收的比例提升至31.7%。
作為中國領先的光伏多晶硅生產核心設備還原爐生產商,雙良節能目前合作諸多優秀企業。公司與硅料生產企業(如新特能源、亞洲硅業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供應鏈關系和戰略合作關系,以確保硅片的穩定生產,并已和多家下游電池廠商(如愛旭太陽能、江蘇潤陽、龍恒新能源等)建立合作、簽訂銷售長單。2021年,公司還與天合光能、通威太陽能、正泰新能源等接觸并進行了產品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