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1964…2024…1016”……“遲到”的紀念章,藏著什么秘密?
來源標題:“596…1964…2024…1016”……“遲到”的紀念章,藏著什么秘密?
拆開層層包裹的快遞塑封,“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幾個燙金字還沒全部露出來,85歲的王蘭娣就拉長了呼吸,心跳都快停止了。她小心翼翼掀開紅色盒子,見到那枚金色五角星形紀念章的瞬間,眼眶就已經濕潤了。
這是一枚帶著天府之國溫潤氣息,又承載著青藏高原凜風寒霜的紀念章。紀念章正面由“596”“1964”“2024”“1016”等數字組成“蘑菇云”形象,背面刻著她的名字。
王蘭娣在廣東東莞的家里戴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受訪者提供
這些數字,她刻骨銘心——“596”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工程的代號;1964年10月16日,原子彈這個“大炮仗”放成了,從羅布泊騰空而起的巨大蘑菇云震驚世界,驚天動地的“東方巨響”宣告:中國人掌握了原子彈技術,中華民族的脊梁挺起來了!
對王蘭娣來說,這是一枚“遲到”的紀念章,卻在她心中稱量出加倍的珍貴。
今年春節,她向在當年青海國營二二一廠(下稱二二一廠)的同事拜年時,才從對方口中得知:2024年10月16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簡稱中物院)就向60多年前為原子彈研制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同志們頒發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老友所說的中物院創建于1958年,是國家計劃單列的我國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產單位,被譽為“兩彈搖籃”,1962年從北京遷到二二一廠,1969年遷到四川“九〇二”地區,1990年又搬到四川綿陽。
“只要是1964年10月16日之前參加原子彈研制工作,到現在仍健在的人都有紀念章。”王蘭娣連著一個多月,反復對兒子念叨,“當年一起入廠工作的同事都拿到了,我怎么沒有呢?”
念叨多了,血壓高了,夜里輾轉反側,覺也睡不踏實。“這么大年紀了,還是身體要緊。”兒子寬慰的話說了一個多月,但不怎么見效。
王蘭娣輾轉致電相關部門,才知道對方沒有她的檔案,“可能是當年從二二一廠搬遷到四川的過程中,不慎遺失了部分檔案資料”。
這下她更著急了,“怎么證明我在二二一廠工作過?”前不久,王蘭娣在電話中向記者說。
王蘭娣是記者幾年前的采訪對象。2019年,記者采寫報道,講訴青海原子城紀念館里唯一一張“私人照片”背后的故事:照片里四個二十出頭的上海姑娘,王蘭娣、范德娟、羅惠英和俞錫君,1963年輾轉來到位于青海金銀灘的二二一廠,頂風踏雪,挖地窩子,搭帳篷,建廠房,與數萬隱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技術人員,一起為那場驚天動地的“大炮仗”出力。報道刊發后,青海海北州“兩彈一星”精神宣講團還根據這四個姑娘的故事,創作同名情景劇,把她們的故事搬上了舞臺。
1963年7月拍攝于青海金銀灘的四姐妹合影。從左往右分別是王蘭娣、范德娟、羅惠英和俞錫君。(翻拍照片)
如今,四個姑娘只剩下王蘭娣和俞錫君健在,那張翻拍的、已經發黃的“私人照片”,再加上記者此前采訪羅惠英和俞錫君等親歷者的口述資料,成為王蘭娣能想到的證明那段崢嶸歲月的憑證。幸運的是,她又翻出11年前由二二一廠離退休人員管理局開具的一份證明。這些材料一起拼湊出了這位老人的“二二一往事”:
1963年8月,王蘭娣等四個姑娘被分配到二二一廠機關器材處,任務是根據原子彈研制需求列計劃,到全國各地訂購、管理器材和原料,王蘭娣負責管理化學試劑。
“去的時候,坐的那趟火車不允許我們拉開窗簾往外看。一下車,眼前全是加厚牛毛氈搭的帳篷。吃的是青稞饅頭,經常被凍得硬邦邦……”王蘭娣對那幾年的生活記憶猶新,“二二一廠位于平均海拔3200米的高原牧區,最低氣溫零下30攝氏度,不是大雪紛飛就是飛沙走石,一年中八九個月都要穿棉衣。”
“當時沒人覺得苦,大家都在忙,加班、出差、搞大會戰。”王蘭娣回憶,“我們只知道參與的是一項重點工程,至于什么工程,壓根就不曉得,也不能問。”
直到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后,她們才知道,原來自己參加的工程是“造原子彈”!
1967年7月,王蘭娣調到愛人所在的西安導航技術研究所,離開了二二一廠。“按照二二一廠的保密規定,一把土都不能帶走,更別說檔案了。”王蘭娣說,“保密教育反復強調,必須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
關于那段經歷歲月,王蘭娣的簡歷里只有一句話:1963年至1967年在青海西寧市500號信箱工作。青海西寧市500號信箱是二二一廠的收信地址。
1995年,二二一廠退役,曾經“查無此地”的地方逐漸揭開了神秘面紗。2005年,這里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被稱為“原子城”。當年在這里工作過的一個個閃光的名字,走出塵封的歲月,成為無數中國人心目中永遠的豐碑。像王蘭娣這樣,二二一廠里許許多多的“小人物”,雖不像“兩彈元勛”那樣廣為人知,但也倍感榮耀。
這些人也是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功臣”。當崢嶸歲月歸于平靜,他們把往事埋藏心底,過著與常人一樣的普通生活。
王蘭娣收到的那枚遲到的紀念章。受訪者供圖
記者協助王蘭娣將這些憑證轉交給中物院,相關部門經過仔細核實、走訪、調研之后,確認了她的身份和工作經歷,并在第一時間補發了紀念章。
3月9日,在距離原子城五千里遠的東莞,王蘭娣收到了這枚“姍姍來遲”的紀念章。對她來說,這是對那段隱姓埋名歲月的認證。
收到紀念章的那個下午,王蘭娣照舊買菜做飯,等著兒子、孫子晚上回家。飯桌上,她把紀念章給家人看了一眼,就又放回柜子里。
孫子說:“奶奶你真了不起。”
王蘭娣還是那句口頭禪:“好漢不提當年勇。”
不畏高原風霜,雖九死其猶未悔。王蘭娣知道,那張唯一的照片會發黃,“當年勇”卻不會褪色;紀念章也許會遲到,但榮耀不會。
標簽:
相關閱讀
-
“596…1964…2024…1016”……“遲到”的紀念章,藏著什么秘密?
來源標題:596…1964…2024…1016……遲到的紀念章,藏著什么秘密?拆開層層包裹的快遞塑封,我國第一顆...
2025-03-18 -
-
“596…1964…2024…1016”……“遲到”的紀念章,藏著什么秘密?
來源標題:596…1964…2024…1016……遲到的紀念章,藏著什么秘密?拆開層層包裹的快遞塑封,我國第一顆...
2025-03-18 -
-
-
-
-
-
-
-
-
-
-
-
-
-
-
-
-
-
-
冰箱、空調紛紛接入大模型 “DeepSeek風”加速刮向家電行業
來源標題:冰箱、空調紛紛接入大模型 DeepSeek風加速刮向家電行業DeepSeek帶來的人工智能革新浪潮正從...
2025-03-18 -
-
-
-
-
-
-
-
-
-
-
-
-
-
-
-
-
-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相關詞
- 沃爾沃XC90
- “臨縣紅棗”區域公共品牌發布會暨電商臻選盛典成功舉辦
- HTX Ventures:DeepSeek 引爆AI賽道“iPhone時刻”,Agents代幣加速融入真實加密業務
- 北京豐臺知識產權為企業“貸”來救急款
- 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吸引全球兩千余企業參展 中國科技閃耀“巴展”
- 收購瑞信證券85.01%股權獲批 北京國資公司將成瑞信證券實際控制人
- 世紀互聯發布2024年Q4及全年財報:全年凈營收82.6億元 同比增長11.4%
- 江蘇銀行北京分行舉辦“凝心鑄魂強本領 敢為敢干勇爭先”主題基層管理者培訓
- 土地收儲工作加速助力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 2月份中小企業發展向好 指數全面上漲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上行 短期或仍有升值空間
-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這些金融舉措來了→
- 2025年前2月國開行水利和水資源貸款發放增長67.5%
- 黃河"幾"字臂彎里奏響豫陜晉產業文旅協奏曲
- 上海:住院免陪照護服務5月底前全市試點
- 三方共建新疆辣椒機械化技術研究平臺
- 端穩“肉盤子” “湘”味進萬家
- 土地收儲工作加速助力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具備雙工位發射能力
- 我國最大的新疆耐鹽堿微生物資源庫創建
- 打好“科技+政策”組合拳,激發城鄉發展新活力
- 寧夏中寧:塞上江南“杞”新篇
- 文旅產業如何變流量為“留量”
- 數字賦能,非遺“潮”起來
- 高齡老人參團游遇尷尬 可推出定制化旅游產品
- 長三角鐵路春游運輸方案出臺
- 春天就是要看花花,熱門春游目的地藏在這里
- 云南探索“旅居+康養” 將打造3000個旅居村
- 孔子故里:古樹“活化石”變身旅游“金名片”
- 北京:智慧游船開航 5G系統提供安全舒適體驗
- 上海:在游客集中的“網紅”地標治理室外游煙
- 升級全鏈條出游服務 銀發族暢享“詩和遠方”
- 孫業禮: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支柱產業
- 當醫學遇見音符:國內首場乳腺癌療愈音樂會奏響生命強音
- 婦女節當天,醫生送她“健康”作為禮物
- 中國專家領銜!這一研究成果國際首發
- “視力小偷”如何“捉拿歸案”?AI將助力診療青光眼|世界青光眼周
- 咖啡、體重都成“生育刺客”!專家呼吁科學備孕
- 面無表情的她卻緊緊握著護士的手……這里的三八節很溫暖
- 從晚期肺癌到治愈,精準醫學顯威力
- 輔酶Q10要不要補,聽聽醫生怎么說
- 外科手術“卷”出新高度 肚臍眼里切闌尾
- 基于AI大模型打造主檢醫生,美年健康智能主檢重磅上線,開啟健康管理智能化新篇章
- 全國滑雪定向挑戰賽激情開跑
- WTT重慶冠軍賽王楚欽首輪比賽贏得開門紅
- 短道速滑賽季收官戰即將上演 國際滑聯秘書長稱贊:“北京的賽事組織非常專業”
- 北汽男籃擊敗青島隊
- 鄭欽文首進印第安維爾斯站八強
- 短道世錦賽20年后重返首體
- 十五運會群眾足球預賽老將組開球
- 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東南賽區完賽
- 世錦賽一觸即發 中國短道全力沖金
- WTT重慶賽國乒7人晉級16強
- 多把“尺子”量出好教育
- 解開束縛科技成果轉化的“細繩子”
- 產業兼職教師進高校,政策“開花”要過幾道關
- 加強農業高等教育創新,更好支撐農業強國建設
- 準備充分才能提高評課質量
- 努力給每個孩子發展潛能的機會
- 復習課應強化互動與反思
- 優質本科擴容,更多孩子有望走進“好大學”
- 福建啟動高校畢業生培訓直通車
- 以共享發展理念推動教研高質量發展
- 新萬億級銀行再現 多地推進農信社改革
- 民生銀行:供應鏈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 九江銀行“數碳融”為地方發展添“綠”增“金”
- 九江銀行助警破案,守護老百姓“錢袋子”
- 20余家銀行集中掛牌 不良資產出清再提速
- 行動方案陸續出臺 銀行多舉措助燃消費
- 多家銀行積極部署DeepSeek 涉及多個業務場景
- “讀懂人才”成為科技金融突破口
- 科創企業融資冷熱不均 建行“五全”服務體系破解資源錯配
- 實探零售賣場:買“大件”立省上萬 “國補+銀行”幫忙換新
- 代表建議用“好材料”建“好房子”,有關部門當晚就回復了!
- 政府工作報告定調房地產 持續用力推動市場穩健復蘇
- 穩定房地產資產價格 推動經濟健康發展
- “好房子”時代將重塑行業底層發展邏輯
- 行業轉型升級路徑明晰 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可期
- 政策加碼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 如何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 空置房物業費打折引熱議 業內人士認為物業公司或迎來精細化發展契機
- 宅基地制度底線不能突破
- 套內面積大幅縮水,這房該怎么收?
- 雷諾自動駕駛戰略落地,攜手文遠知行在歐洲展開L4級自動駕駛小巴測試
- 走出“內卷式”競爭呼喚內功競爭
- 保時捷控股預計因大眾股份減值產生217億美元虧損
- 上海:鼓勵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發展
- 智能駕駛加快向我們走來
- 前兩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及出口增長均超50%
- 高度重視低空經濟為哪般
- 重慶打造全球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地標
- 內田誠提前卸任 日產能否結束動蕩?
- 東風本田S7全球首拆,看不見的地方同樣精益求精
- 小蘑菇撐起富民大產業
- 堅決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
- 積極發展深遠海養殖 向海洋要食物要效益
- 春食芽助五臟 綠豆芽養生指南請查收
- 有這些體質的人吃水果悠著點
- 芹菜和洋蔥,能幫助降血壓嗎?
- 肉牛產業如何走出“寒冬”?
- 雞蛋價格飆漲 美國開啟全球購蛋模式
- 我國為何從水果凈出口國轉為凈進口國?
- 每一個角落,都應被“世界歷史”照亮
- 以鮮活水墨自信對話世界
- 這是一趟“美”的奇幻漂流
- 四千多年前,城墻為何三用
- 李六乙:我們真的讀懂過《雷雨》嗎?
- 是像用水用電一樣去用AI的時候了
- 中國視聽產品出口規模高位穩固
- C-WAVE來襲,中國網文出海已勢不可擋
- 岳巧云代表:加強藝術村落規劃
- 李敬澤:文學的核心價值不會被AI替代
- 獵聘上線AI賬號 重構人才市場人機協作范式
- 模型揭秘宇宙“第一滴水”形成時間
- AI浪潮激發市場需求 多家PCB上市公司業績乘勢而上
- 人形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 企業積極探索商業化路徑
-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文提升衛星網絡國內協調效率
- 外骨骼機器人加速入局“銀發經濟”
- 華為打造行業數智化轉型全球樣板
- AI時代通信業如何找準定位
- 上海:人工智能行業火熱 為招聘市場注入“暖意”
- AI引領變革 國際競合格局重塑
- 專家提醒要警惕偽裝成“紅眼病”的潛在致盲“殺手”
- 同比增1200.6%!單免政策助力“打卡中國”
- 從潮玩出圈看市場新勢能
- 前2月產銷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我國汽車行業開局良好
- 1億、1000萬、10.17萬億……“數”說中國增綠兩個“最”
- 開年沖刺畫新卷——新疆大地上的援疆春景圖
- 助力春耕生產 護航糧食安全
- 成渝地區特色農產品加速出口海外
- 103個統籌地區開展醫保即時結算
- 包銀高鐵預計年內全線開通
- 對話DeepSeek:借勢、煉內功、選對伙伴,2025金融科技出海金鑰匙
- 揭秘線上消費欺詐套路
- 助力春耕生產 護航糧食安全
- 從潮玩出圈看市場新勢能
- 開年以來重大工程加快建設
- 前2月產銷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我國汽車行業開局良好
- 成渝地區特色農產品加速出口海外
- 各民族同胞在浙江義烏:“共融”鑄“共富”
- 數據顯示: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 我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
- 貴州智造一分鐘里,看見了什么?
- 前兩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及出口增長均超50%
- 指數全面上升!我國中小企業2月發展向好
- 政策“大禮包”見效,新興產業增勢良好 經濟動力up!
- 面向這三類!教育部部署校企對接“人工智能應用”就業育人項目
- 森林覆蓋率超25% 我國成為全球增綠最快最多的國家
- 結算支付“順暢無感”!多維度洞察醫?;鸺磿r結算新變化
-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新三樣”前兩個月出口增長30.7%
- 三部門:力爭到2027年,重點領域技術裝備產業鏈“短板”基本補齊